摘要:标题就摆在这儿,湖南人,去了一趟江西婺源,不吹不黑,婺源比网上说的还要好。
标题就摆在这儿,湖南人,去了一趟江西婺源,不吹不黑,婺源比网上说的还要好。
动车从长沙东出发,转南昌,再去婺源,高铁站不大,出口一出来很清爽。
出站口就能看到旅行社喊话,但脚步不停,去公交站更省钱。
住在县城北门一带,离江湾大道不远,吃饭方便,晚上还能散步。
自驾更自由,乡道多,坡不险,手机导航好用,加油站不少,停车也好找。
不自驾也行,景区之间有旅游专线,时间点固定,要看好首末班,不然会多花一笔打车钱。
婺源名声最响的是油菜花,但不是一年只有春天能看。
春天看花,夏天看绿,秋天看稻,冬天看雾,四季各有门道。
清晨薄雾一起来,村子像藏在米汤里,拍拍照就能出片。
江湾是读书人的地方,朱熹故里在这片。
朱熹讲理学,说“格物致知”,书院风气从这儿走出去,乡间祠堂里还能看到家规家训木牌。
江湾景区大门口商铺多,早点摊铺卖糍粑、米粿、豆腐皮卷,十来块管饱。
走进村里,祠堂雕花很细,梁上木雕有麒麟有卷草,抬头能看见黑瓦压得很稳。
江湾拍照要靠早,十点后人就多,拍门楼要站右侧,逆光不刺眼。
江岭是看梯田的台面,山坡一层一层像切好的年轮。
春天油菜花一开,黄到眼里发亮。
观景台分好几个,最上面要走一段台阶,气喘也值。
无人机多,注意别靠太近,风大容易飘。
江岭附近吃饭以土菜为主,清炒马兰头、笋干烧肉、荷包鱼,味道偏淡,配米饭刚好。
篁岭挂晒是招牌,老屋门口晒着辣椒、南瓜、玉米,红黄一片很热闹。
篁岭建在山腰,索道上山省力,步行上山费腿,时间富裕能慢慢走,沿路看墙缝里的小草也好看。
篁岭的天街是商业主轴,买杯桂花米酒暖胃,几口下去脸就红。
晒秋台人多时要排,拍照别占太久,后面排队的人瞪着看也不好意思。
篁岭老屋里有牌匾,写着勤俭持家,墙上有火盆烟熏的痕迹,一看就知道是住过人的屋。
李坑水系绕村,石板桥上踩着回声,水里能看见鸭子划过去留一道纹。
李坑小巷很窄,两边挂着红灯笼,晚上开灯有味道。
桥边能买到江湾茶,清香一点,不苦,带两包放包里挺好。
汪口离彩虹桥不远,彩虹桥是宋代就有的廊桥,桥上有亭,雨天躲雨,晴天纳凉。
桥面木板踩上去有声响,脚底下有历史的感觉。
站在桥中间看河,青山就像压在水面上,风一吹,水纹一圈一圈散开。
思溪延村是老宅聚集地,祠堂多,门楼高,都是清代徽商留下的手笔。
徽商做生意讲义气,祠堂里有族谱,木箱锁得紧,讲的是根和家。
宅子里的天井方方正正,下雨时水从天井落下,日常接水、通风、采光都靠它,一点不浪费。
晓起分上晓起和下晓起,两个村子隔水相望。
村口老樟树很粗,树下一坐就能坐半天,老伯下棋,孩子拿竹竿挑鱼,生活慢下来。
虹关有古驿道的石板,马蹄窝一坑坑的还在,脚踩上去就能想到挑盐的日子。
理坑在山里更安静,房子靠得紧,屋檐挨着屋檐,阳光从缝里漏下来一条一条。
那里的豆腐乳好吃,买一罐回家,拌饭一下就见底。
要说最实在的吃法,早上热一碗粉蒸肉糯米饭,配一碗清汤,出门走一天不叫累。
午饭来个清炖荷包红鲤,鱼刺细,汤白,配腌笃鲜味道和谐。
下午茶来碗油茶,花生芝麻一撒,喝着暖口。
晚饭一盘笋干烧鸡,再来一壶黄酒,睡前走走消消食。
价格比网红城市友好,一桌四人点六七个菜,二百来块就齐活。
茶叶店要看清克重,别被包装唬住,能试泡就试泡,喝得顺再买,不急。
篁岭景区的餐厅景观位子贵一点,靠窗多收几块,不想花这钱就选里侧,味道一样。
住的选择多,县城里连锁酒店干净,热水足,隔音一般。
乡村民宿风景好,窗外就是梯田或者河,晚上会安静得只剩虫鸣。
定民宿要看评论里的卫生和热水,问清是否含早,问清能否停车。
旺季房价会涨,能避开周末就避开,周一到周四更划算。
拍照有窍门,清晨六点到江岭,雾还没散,光很软,拍人不出油光。
篁岭晒秋台上午光好,老屋阴影刚好托着颜色,红黄更醒目。
李坑和汪口适合傍晚,水面会亮,倒影清楚。
彩虹桥雨天也好看,水珠从廊板边滴下来,像珠帘。
交通上,自驾首推沪昆高速转婺源出口,进城后按景区路标走,黄底黑字很明显。
村口常有减速带,注意车速,路上会有鸡鸭突然过道。
停车不要堵在巷口,留出消防道,村里扬声器会广播车牌,找人挪车很尴尬。
拍村民要先打招呼,点头或者笑一下,得到回应再举相机。
买小吃先问价,现金和扫码都行,零钱备一点,买菜摊位找零快。
走山路带双防滑的鞋,别穿太滑的皮底,遇到青苔就慢点走。
夏天蚊子多,喷一层驱蚊,袖口裤脚收好,晚上回去检查一下。
冬天早晚温差大,围巾帽子要带,民宿有的会放电热毯,睡前先预热十分钟。
手机信号在山谷里会弱,下载离线地图,路线心里更稳。
拍梯田时注意边缘,不要踩进农田,路边有脚印就别再踩,农人种地很辛苦。
垃圾随身带,村口一般有分类桶,装满就清一趟。
讲讲历史里的梗,婺源古时属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读书风气重,科举人才多,朱熹在此设讲席,劝学成风。
徽商走南闯北,银子赚了,家乡修祠堂,修桥,修书院,彩虹桥就是这种乡绅捐建的缩影,桥有亭,亭有匾,讲的是聚散有度。
篁岭挂晒不只是好看,老一辈要晒谷晒菜,防潮防霉,顺便让邻里看看收成,晒的是日子,也晒门面。
江湾祠堂门前的石鼓,象征守礼,办红白事都要在这里打个招呼,讲的是规矩先行。
思溪延村门楼上的“忠孝节义”四个字,挂在那里不是装饰,族里小孩从小看着长大,抬头就知道该怎么做人。
李坑的书院遗址,墙根还有旧墨迹,讲解说以前先生在这敲木鱼,学生手执书板背诵,晨雾里书声过桥,村狗跟着打个盹。
虹关驿道连接饶州往婺源,盐茶往来靠这条路,石板上的马蹄窝是一锤一锤敲出来的,脚一踏像踩进旧时光。
预算方面,两天一晚,交通加门票加吃住,人均五六百能打住,三天两晚,人均八九百能过得很舒服。
门票联票要算清,江湾、江岭、汪口、李坑、晓起、思溪延村几处打包更划算,篁岭另算,索道另算。
工作日去更省心,排队少,拍照不用等半天,饭点也不挤。
带娃家庭走短线,江湾加汪口加李坑,路程近,坡少,推车能走。
爱拍照的走江岭加篁岭加思溪延村,光影足,角度多,出片率高。
长者出行选彩虹桥加汪口加县城博物馆,步行强度低,故事多,坐着听解说也不累。
县城博物馆有徽墨徽纸的展示,讲汪姓制墨的手艺,徽墨讲究“金不换”,磨出来墨汁亮,写字不晕,柜台里能看见龙纹的墨锭,做工细到挑不出毛病。
晚上的安排简单点,县城小吃街吃完走到沱川边上,风一来,水面一闪一闪,远处有人放烟花,声音闷,响一下停一下,安静里有点仪式感。
回到住处洗个脚,热水一冲,腿就松了,窗外青蛙叫,枕头一沾就睡着。
说几个避坑,网约车高峰加价,能走就走一段,摆渡车能搭就搭。
篁岭日落人多,拍不到最前排就换侧面位置,顺着屋脊拍,线条也好看。
江岭私家地会有人收看花钱,先看清有没有官方标识,不明白就换点位,不硬闯。
餐馆菜单有时不标重量,现杀的鱼称重要看秤,心里有数再下锅。
早上别空腹喝黄酒,吃两口小菜再喝,胃舒服。
晚上十点后村里很静,尽量不大声说话,灯也别太亮,窗帘拉好,第二天邻里还是要见面的。
走之前去彩虹桥边买包辣椒干,回家炒个回锅肉,有婺源的味。
也带点山茶油,小瓶装,拌面一勺,香味就上来。
一路看下来,婺源没有夸张的招牌,都是从屋檐、桥梁、石板里冒出来的东西。
脚走得慢一点,眼睛就能多看两份。
嘴巴少说两句,耳朵就能多听两段。
人情和风景都在那儿,不跑也等你。
来源:那一刻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