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赣北的鄱阳湖畔,有一座以“共青团”命名的年轻城市——共青城。这里没有厚重的古城墙,却因68年前98名上海青年的垦荒壮举而沸腾;这里不沿长江主航道,却凭借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赛道逆势崛起。从“共青社”到“共青城”,这座全国最年轻的县级市正以“共新”为笔,在创
在赣北的鄱阳湖畔,有一座以“共青团”命名的年轻城市——共青城。这里没有厚重的古城墙,却因68年前98名上海青年的垦荒壮举而沸腾;这里不沿长江主航道,却凭借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赛道逆势崛起。从“共青社”到“共青城”,这座全国最年轻的县级市正以“共新”为笔,在创新创业的答卷上书写“共兴”的密码。
青春基因:从垦荒热土到创业高地
1955年,98名上海知青在拖沟岭的荒滩上开垦出共青城的雏形。他们以“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将羽绒产业从手工小作坊发展为全球知名品牌“鸭鸭”,让这座城市成为“温暖全世界”的代名词。如今,共青城延续青春基因,打造全国首个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17所高校、12万师生在此汇聚,平均年龄全市仅30.4岁,青年人口占比超50%。
产业革新: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共青城以“1+3+3”产业体系为引擎,将传统服装业升级为智能智造,建成全国首个“研究院+产业园”模式,服装产业生产效率提升30%,交货周期缩短50%。更在低空经济领域抢先布局,建成全省首个A1类通用机场,吸引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落地,形成“研发—制造—试飞”全产业链,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剑指百亿。同时,光氢储研究院突破半导体技术瓶颈,基金小镇管理资产超万亿,成为资本与产业交融的“强磁场”。
生态宜居:城景相融的绿色答卷
漫步共青城,42公里马拉松赛道串联起珍珠湖、甘露湖等六大公园,52公里滨水岸线与200公里健身步道交织成“六园相连、九水相通”的生态画卷。这里负氧离子浓度高达8万个/立方厘米,是世界最大白鹤观赏地,也是“远看像森林,走进是公园”的低碳典范。2025年,随着富华山景区升级、赣北医院投用,城市功能与民生福祉同步提升,宜居宜业的底色愈发鲜明。
未来可期:创新驱动的星辰大海
共青城正以“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南昌大学光氢储研究院全球首座智能充电站并网发电,武汉纺织大学“共享大脑”赋能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这里不仅是“中国绿色名区”,更是国家级赣江新区的战略支点,昌九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如市委书记万建明所言:“共青城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试验田,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从荒滩到新城,从“温暖世界”到“智造未来”,共青城以青春之名,在鄱阳湖畔续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篇章。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腾飞,都在诠释:唯有创新,方能致远;唯有奋斗,永葆青春。
来源: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