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叫他“医生爸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02:56 1

摘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有一位被患儿们亲切称呼为“医生爸爸”的“80”后,他就是扎根儿科临床23年,入选“中国好医生”2025年第三批展示人选的王育民。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王坤​

在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有一位被患儿们亲切称呼为“医生爸爸”的“80”后,他就是扎根儿科临床23年,入选“中国好医生”2025年第三批展示人选的王育民。

王育民是雷暴夜中的“定海神针”。2023年9月那个让无数人难忘的雷暴夜,数百名过敏患儿集中发病,急诊大厅挤满焦虑的家长与哭闹的孩子。已休息的儿内科主任王育民接到消息,抓起外套直奔医院。“分轻重、快处置,不能让一个孩子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到院后,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放全部诊室、抽调全科医护、划定危重患儿筛查区,自己守在急诊中心,一边快速判症,一边调度力量。​

连续18小时高强度奋战,他未进一口水、一粒饭,当最后一名患儿病情稳定时,天已微亮。

“儿科急诊是和时间赛跑,我们慢一点,孩子就多一分危险。”凭着这份紧迫感,他牵头构建内蒙古儿童重症全流程救治体系,从院前急救到术后监护,各环节均有严谨标准,成为区域儿童重症救治的“安全网”。​

“基层儿科医生少、技术弱,牧区孩子看病要跑几百公里。”作为自治区儿童重症质控专家组组长,王育民始终惦记破解基层困境。“光靠三甲医院‘输血’不够,得帮基层‘造血’。”他牵头组建内蒙古儿童医疗保健联合体,带专家团队走遍12个盟市,牧区路途遥远,有时驱车五六个小时,仍手把手教基层医生操作、分析病例,还留下联系方式供远程指导。​

如今,团队累计培训800余名基层儿科医生,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基层儿童急危重症识别准确率提升60%,“牧区孩子在当地就能看好病,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去年,王育民收到鄂尔多斯牧区一名年轻人给他寄来婚礼请柬,落款是“您看着长大的患儿”。原来这个年轻人幼时患扩张型心肌病,被判定“治不好、预后差。”家长抱着最后希望找到王育民。之后的20年,王育民成了他的“专属医生”,从小学复诊调药,到青春期跟踪心脏功能,再到成年后指导生活,全程守护。“看到他成家,比自家孩子结婚还开心。”王育民说。

有个脑炎后遗症致寡言的小女孩,王育民跟踪康复治疗3年,每周抽时间陪孩子说话、做训练,直到女孩重返校园;为缓解家长焦虑,他开通“健康讲堂”讲解儿童急救知识;针对留守儿童健康,他组织200余场义诊,覆盖10万农牧区儿童。

王育民年接诊量超30万人次,还承担着教学任务;主持15项科研项目、发表3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推动建立12个儿科亚专业、15个专病门诊、5个多学科门诊;带领团队获评自治区儿科学重点学科,儿童呼吸科成国家规范化建设病房优良单位,儿童神经科获批国家一级癫痫中心;主持研发的“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儿童脓毒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提出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方案”让相关疾病死亡率下降25%;培养的23名硕士生,200余名儿科骨干如今成内蒙古各级医院顶梁柱……从青春到两鬓微霜,王育民用23年坚守,护佑患儿成长,更让守护儿童健康的力量,在内蒙古扎根发芽。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