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冬的乌兰浩特市已有寒意,但铁西街零工市场的大厅内却暖意融融。求职者络绎不绝,市场负责人崔常宝一边熟练地登记信息,一边为零工们推荐岗位、提供指导。短短几分钟,通过后台系统的精准匹配,又一位求职者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梅刚
初冬的乌兰浩特市已有寒意,但铁西街零工市场的大厅内却暖意融融。求职者络绎不绝,市场负责人崔常宝一边熟练地登记信息,一边为零工们推荐岗位、提供指导。短短几分钟,通过后台系统的精准匹配,又一位求职者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我们聚焦保安、保洁、力工等高频零工岗位,目的就是破解‘求职难’与‘用工荒’的对接难题。”崔常宝介绍。截至目前,这个市场已为6000余人次提供求职服务,涵盖327种细分工种,发布岗位8900余个,成功匹配4900余次。
11月11日一早,26岁的宝妈杨晓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服务台。“我想找份能带回家做的手工活,既能赚点钱,也不耽误照顾孩子。”崔常宝立即通过线上系统查询,当场联系上一家车饰加工厂。当天,杨晓就领回了一批手工材料。“时间灵活,还不耽误事,真是省心又高效!”她紧握着崔常宝的手,连声道谢。
“过去在马路边‘趴活’,晴天晒、雨天淋,最怕的是干了活拿不到钱。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了‘家’,工作好找,权益还有保障!”家住乌兰浩特的零工王强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这个占地175平方米的零工市场,俨然一个功能齐全的“服务中心”。一楼的政策咨询区、劳务洽谈区人来人往,二楼的创业培训区、地下室的直播待岗区各具特色。大屏幕上,招工信息和政策解读滚动播放,工作人员正耐心地为零工们讲解工伤保险政策。
据了解,铁西街零工市场的前身是“红燕送岗”模式。随着零工经济发展,单一的岗位对接已无法满足需求。2024年8月,退伍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崔常宝在兴安盟人社部门支持下,将其升级改造为一个集岗位匹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维权指引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推动零工群体从“找活干”向“干好活、有发展”转变。
“这里就像一座‘连心桥’,连接起用工需求和求职愿望。”兴安盟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为每位零工建立档案,记录技能特长,并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保障。
在技能提升上,市场已组织培训1154人次,开设实操性强、针对性足的课程,有效提升劳动者竞争力。在创业扶持上,提供创业培训与指导311人次,从项目选择到运营管理给予全流程支持。在权益保障上,为300余人次提供维权咨询,切实守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招聘活动上,组织线上线下招聘80余场,让就业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参加了这里的养老护理培训,我找到了现在的工作,月工资5000多块。”兴安盟百善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刘万锐说,“很多工友都是通过市场培训来的,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今年38岁的崔常宝曾是一名武警战士。退役后,他从打零工做起,干过销售、洗过车,每份工作都勤恳踏实,为创业积累了宝贵经验。2019年,他在政策扶持下成立人力资源公司,如今已成长为当地劳务输转的带头人。
“我们将继续扩大岗位供给、丰富培训内容、优化服务流程,”崔常宝信心十足地说,“让更多零工朋友在这里实现自身价值,生活得更幸福,为家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作为内蒙古零工市场的一个生动缩影,铁西街零工市场正通过整合资源、强化赋能、筑牢防线,让零工经济这条“毛细血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