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以为只是陪客户“简单吃个饭”,结果对方偷偷录音,把酒后一句“价格还能再让15%”剪进合同谈判,直接砍掉80万利润。
“这顿饭吃完,我差点把公司赔进去。
”
一位做ToB软件的朋友上周跟我喝咖啡,第一句话就冒冷汗。
他以为只是陪客户“简单吃个饭”,结果对方偷偷录音,把酒后一句“价格还能再让15%”剪进合同谈判,直接砍掉80万利润。
饭桌不是饭桌,是法庭,是赌场,是直播间——只是没提前告诉你规则。
别把“饭局”想成“吃饭+局”。
它真正的结构是:
钩子→ 筹码→ 证据。
2023年起,这套流程被AI、云存证、换脸直播全面升级,杀人不见血。
下面这四类饭局,能不去就别去;实在推不掉,把“防身术”一起打包带走。
---
一、“舍命陪君子”型——酒是子弹,杯是弹夹
去年12月,上海浦东法院判决:被告公司赔42万——只因高管在酒局上劝酒,客户酒后猝死。
《民法典》第1198条已经把“安全保障义务”写得很白:
“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对参与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
”
翻译成人话:只要是你攒的局,有人喝死,你就得赔。
更狠的是2023年司法解释:即便对方自愿,只要你在场“积极劝酒”,也算侵权。
防身术:
1. 开席前把“代驾券”发到群里,截屏留证,证明你提前干预。
2. 用“健康挡箭牌”——公开声明自己服药不能喝,先立住“不劝酒”人设,别人不好灌。
3. 控制总量:白酒最多一瓶放桌,喝完不添,谁喊加酒都“餐厅规定不允许”,提前跟服务员打好招呼。
---
二、“人情绑架”型——饭没吃完,欠条已打
“张总,您一句话的事,我小孩上学就拜托了。
”
对方说完双手敬酒,你喝不喝?
喝了,等于默示答应;不喝,当场翻脸。
2023年深圳经侦公布新型案例:
骗子先组织“家长互助饭局”,再亮出“教育局内部指标”,一顿饭的工夫,34位家长每人交5万“择校订金”,合计170万,跑路。
防身术:
1. 提前在群里发“免责声明”:今晚只谈感情,不聊业务,聊业务请走公司正规流程。
截屏留痕。
2. 用“三明治沟通法”拒酒也拒事:
“咱们多年感情,但公司今年砍预算,我周一让助理给你走正规招标。
”
3. 把人情量化:用“人情账本”App当场记录“对方帮过我什么、我回过一次什么”,让账目透明,别让“感觉”绑架你。
---
三、“涉及利益”型——菜没上齐,合同已偷录
北京朝阳法院2023年10月判例:
原告把饭局录音剪成30秒短视频——被告承认“返点5%”——法院认定构成商业贿赂,合同无效,外加罚款200万。
技术升级点:
1. 录音笔伪装成车钥匙、领带夹、甚至筷子。
2. AI换脸直播:远程参与者看到的“你”,可能是骗子提前合成的假脸,口型对得严丝合缝。
防身术:
1. 进场前用国家反诈中心App“饭局安全评估”扫码,能识别主办方是否被投诉。
2. 重要谈话先掏保密协议:2023年起电子签与纸质签同效,手机蓝牙一碰就签,30秒搞定。
3. 敏感信息用“纸+笔”低声交流,写完当场撕碎冲马桶——数字时代,最原始的反而最安全。
---
四、“过度高调”型——朋友圈还没发,HR已收到举报
70%的HR承认会翻候选人社交账号。
你晒的那张“和某央企老总举杯”照片,可能让新公司担心你“背景复杂”直接刷掉。
更狠的是:有人把饭局视频剪成“炫富合集”,反手举报你“资金来源不明”。
防身术:
1. 拍照不留人:拍菜、拍景、拍自己侧脸,就是不拍主宾席。
2. 延迟48小时发圈,给“冷静期”——很多祸事,睡一觉就不想晒了。
3. 用“积极倾听”技术:把话题往对方身上引,让自己保持低姿态,别人爽了,你安全。
---
随身工具包
1. 防录音钥匙扣:发出超声波扰波,手机录音只剩沙沙声,体积比车钥匙还小。
2. 电子合同SaaS:饭局上掏出手机,30秒完成NDA签署,云端存证,法院认。
3. 代驾自动下单小程序:一键呼叫,司机20分钟到,截屏时间戳,证明你已尽安全保障义务。
4. 人情账本App:把“谁帮过我、我欠谁”量化成积分,每月清零提醒,别让感情滚雪球。
---
结尾,把话说透
饭局的终点从来不是“吃饱”,而是“风险交割”。
别人盯的是你的权限、资源、甚至你酒后那句无心快语。
记住三句话,可以保你平安到下一场:
1. 能带合同去的局,才带嘴去;不能带合同的,带保镖——保镖就是免责声明+保密协议+代驾券。
2. 把“感情”翻译成“账目”,把“账目”留在阳光下,别给黑夜留缝隙。
3. 真正的高手不是喝倒所有人,而是让所有人第二天都不记得你说过什么——低调,是最昂贵的防弹衣。
下次手机弹出“张总请您小聚”,先别忙着回“一定到”,把这篇文章再读一遍。
饭局不是战场,是雷区;排雷工兵永远比冲锋兵活得久。
来源:淡定小羊y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