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扛不住了!西贝遭遇“闭店潮”,贾国龙是否懊悔当初反向公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2 15:40 1

摘要:价格可以起落,争议能淡下去,信任掉下去之后怎么扶回来,是眼下最难回答的问题

一个月里多地门店接连关停,西贝全国门店数从年初近400家缩至354家

这是账面上最直白的变化,也是很多食客体感到的落差

这场风波的核心不是预制与否,而是透明与信任

价格可以起落,争议能淡下去,信任掉下去之后怎么扶回来,是眼下最难回答的问题

故事回到9月10日

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质疑西贝大量使用预制菜且定价偏高,并呼吁强制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悬赏十万元,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

话题立刻炸开,评论区涌入大量关于“菜量”“价格”“口感”的真实抱怨

第二天,贾国龙亲自站上前台,没有选择冷处理

“宁可生意不做,也要和罗永浩打官司打到底”

这句硬话的传播速度,比任何公关稿都快

随后几天,双方各自抛证与辩解

“按照国家六部门3月发布的最新定义,西贝门店的所有菜品都不是预制菜”

这是9月11日后贾国龙的公开立场

9月12日,罗永浩再发声

“不反对预制菜,希望推动行业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9月15日,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诺10月1日前调整儿童餐部分菜品为门店现做,并调整烹调所用大豆油品类,罗永浩表示放弃进一步追究

但风向没有扭回来,反而更糟

原因并不复杂

公众争论的焦点,其实不是“有没有预制”,而是“有没有说清楚”

当一个品牌对外话术强硬,对内再补救,即便步骤对了,顺序错了,效果就会打折

这像是饭还没上桌,先把锅烧糊了

9月底起,西贝在全国多地推出一轮强力促销,30余道产品降价幅度近20%,并发放百元无门槛代金券,多个城市门店可通用

有人拿着券在堂食叠加折扣,几乎不花钱就能走

门口再次出现排队,但与往常的节日高峰不同,这次的热闹更像一次“救火式回流”

网传内部员工吐槽“每天亏十几万”,这类说法并未有权威披露,听到时需要留一分克制

真问题在别处:固定常客看见突降的价格,会不会心里一紧?

长期的高价和当前的促销,哪个才是合理价格?

这两端的落差,埋下了“被区别对待”的不适感

降价与代金券短期拉动客流,却在账面和口碑上双向消耗

一边是收银台的忙碌,一边是关于“利润空间到底多大”的追问

如果优惠不是建立在清晰规则和稳定预期上,它带不来忠诚,只会带来一次性的拥挤

转机没有等来,转折却很快出现

直到10月25日,郑州一碗莜面里的活虫把所有争论压成一个问题:干不干净

顾客拍下视频,门店回应已整改并邀请其二次到店监督

这一回应是必要的,动作也算及时

但公众心理的秤砣在食品安全上格外沉

与“预制菜”争论不同,卫生问题不讲主观体验,只有合不合格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公布的检查数据显示

自2025年9月以来西贝门店被检查70余次,均未发现食品安全风险

数据能安抚部分担心,却无法抹去视频的冲击,这就是舆情世界的现实

门店端的变化随后集中显形

10月起,西安、深圳、苏州、北京等地相继出现闭店消息,包括苏州繁花中心店、北京石景山京西珠宝城店在内的多家门店关停

南京一店张贴闭店公告,被网友指出把“弘阳广场”写成了“弘扬广场”,有说法认为是仓促撤场的侧影,此类解读多为网传,可信度需谨慎

到了11月11日,官方表态来了

“近期深圳、汕头等地门店闭店属于正常动态调整,年内还将开店8家”

这是企业惯常的节奏解释,也是维持信心的必要表达

问题是,闭与开在现金流和团队心态上的压力并不对等

新店筹备占用资源,老店退场留下空白,叠加促销让利润变薄,这个组合拳对任何连锁品牌都不轻

一个月闭店近10家,规模从年初近400家缩到354家,数字之外是“节奏被打乱”的连锁反应

在信息的纷扰里,仍需要把边界划清

比如“直播后厨被查出预制产品”的说法缺乏权威核查结论,不宜当成事实传播

再比如“赔本赚吆喝导致老板每日亏十几万”的内部吐槽,也属于未经证实的网传

在不确定里,越是热闹的判断,越该慢一点

把视角拉长,类似风波以前见过

2023年的海底捞,被诟病的是营销用力过猛,靠调整服务动作就缓回来了;

2024年的胖东来,出了问题第一时间诚恳道歉整改,口碑反而更扎实

两者都没踩到食品安全和“知情权”这根红线

西贝这次先硬刚,后致歉,再促销,节拍混乱,是一堂所有餐饮品牌都该做笔记的反面课

行业层面,争论也推动了规范讨论

六部门对预制菜有明确的定义,餐饮企业本就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食品安全法也把卫生责任写得很清楚

业内专家提醒,“品牌信誉的修复仍需保持耐心,西贝需回到顾客界面服务好每一桌客人”

这句话听上去朴素,却是实操层面最难的一件事

因为它要求每天都做对许多小事,少说话,多兑现

这里有两个必须面对的提问

第一,经历了“硬刚—致歉—促销—闭店—再开店”的曲折之后,哪一步最伤信任?

直觉会指向第一次的高姿态,但也许真正的裂缝来自于后续的反复

第二,年内计划新开8家的安排能否带动口碑修复?

开店是业务动作,修复是信任工程,两者能配合,但不是因果

信任一旦破裂,就不再是价格问题,而是回不去的问题

与其纠缠“预制菜”三个字,不如把标注做到位,把厨房透明度提高,把服务稳定下来

“回到顾客界面服务好每一桌客人”,不是口号,是流程,是培训,是考核

门口的队能排起来靠活动,排得久靠体验

真诚是最难复制的差异化,但也是连锁业态最稳的锚

还有一层现实别忽视

当舆论对品牌的情绪被点燃,企业对外的每一句话、对内的每一项调整,都会被放大

面对这种放大镜,最好的策略反而是缩小动作的噪音,提升动作的确定性

把“说给全网听”的冲动,转为“做给每桌看”的耐心

餐饮业是最靠近城市烟火的一门生意,喜怒哀乐都发生在饭桌上

这一次,消费者要的不是一场赢输分明的辩论,而是一顿明明白白、干干净净、物有所值的饭

若能把这三件事同时做到,争议自然会退场

最终的判断也许很简单:这不是一家店和一个网红的争执,而是一家连锁品牌与所有到店客人之间的信任考试

分数不会一次给出,而是每天结算

等到某天,人们不再谈“预制不预制”,只谈“要不要再来”,那才是走出风波的标志

结尾只需一句话:信任来得慢,碎得快,修得久,西贝接下来能不能把“慢”和“久”做满,是决定这场风波后半场的关键

来源:湘娱以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