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一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布年度报告:2023年,37%的新签剧组把“强制休息条款”写进合同,比2021年翻了将近一倍。
“咳嗽两个月没好,不是感冒,是免疫系统全线告急。
”
12月15日,迪丽热巴工作室一句话,把明星“过劳”再次推上热搜。
同一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布年度报告:2023年,37%的新签剧组把“强制休息条款”写进合同,比2021年翻了将近一倍。
数字很冷,却像体温计里的水银柱,终于爬到了能被看见的位置。
把镜头拉远,这条水银柱背后,是一连串已经“爆表”的名字。
迪丽热巴在泉州拍《利剑玫瑰》,雨戏连拍三夜,低烧37.8℃硬撑到收工;赵露思去年抑郁最严重时,三天只睡6小时,靠化妆师遮泪沟;白鹿瘦到86斤,镜头里仍要演“甜妹”,收工回酒店边吸氧边背台词。
观众看到的是精修剧照,他们记住的是凌晨四点的通告单。
为什么不敢停?
娱乐圈像一台没有刹车的跑步机,速度由算法决定。
一部S+级剧集,单日拍摄成本30万,停一天就是烧掉一套首付;品牌代言按“曝光频次”结账,消失一周,季度KPI直接腰斩。
公司、平台、剧组、品牌,四方皮带同时绑在艺人腰上,谁也不敢先松手。
于是“能扛”成了最高赞美,“倒下”反而像犯罪——肖妍倪脑干出血昏迷那天,微博热评第一条是“剧组会不会换角?
”
但机器终究会过热。
2021年朱媛媛离世,业内第一次用“猝死”形容演员死因;2022年某顶流在片场心脏骤停,抢救回来后在房车装了一台除颤仪;今年迪丽热巴免疫系统报警,把“慢性炎症”四个字送进粉圈热搜。
观众忽然发现,原来明星不是永动机,只是贵一点的打工人。
变化这才开始松动。
正午阳光等头部公司率先在剧组设“健康评估表”:连续工作6天必须休1天,每日拍摄上限12小时,超过时长要付“健康违约金”。
赵露思康复后,团队直接雇了一个“健康小天团”:营养师算卡路里,心理咨询师盯情绪,健身教练随组跟拍,把“休息15天”写进合同,违约方赔全款。
她说得直白:“以前怕掉队,现在怕没命。
”
数字不会撒谎。
37%的剧组新增强制休息条款,意味着每10个剧组里就有4个把“不准熬夜”写进白纸黑字。
别小看这一行字,它让艺人第一次有了“合法关机”的理由:身体指标超标,片方必须改通告,否则劳动仲裁一告一个准。
对习惯了“24小时待命”的艺人来说,这相当于给跑步机装了一个红色急停键。
但急停键只是底线,真正的保险在脑子里。
赵露思把康复经验拆成三步,抄作业并不难:
第一步,固定体检——每三个月一次全身筛查,把“感觉没事”变成数据没事;
第二步,强制休假——用合同给自己留“气口”,工作90天必休15天,不跟剧组、不接商务、不直播,彻底断网;
第三步,心理备案——把心理咨询师当化妆师用,情绪爆痘就“补妆”,不让伤口留疤。
她说得俏皮:“以前靠滤镜,现在靠心理滤镜。
”
普通人没有通告单,却有一样的跑步机。
互联网大厂凌晨两点的灯光、投行通宵的BP、医院24小时的急诊轮班,本质都是“按曝光量结账”的现代工种。
明星把过劳拍成热搜,我们把它过成日常。
区别在于:他们开始改合同,我们还在改PPT。
所以,抄作业的时候到了。
1. 把体检写进年度KPI,用A4纸把“必须休假”钉在工位,像剧组违约一样给老板设成本;
2. 把情绪当血糖,定期测一测,别等爆表才打胰岛素;
3. 把睡眠当投资,回报率写在脸上,熬夜垮掉的胶原蛋白,一万块一毫升也补不回来。
迪丽热巴的低烧退了,赵露思的体重回到100斤,水银柱终于开始回落。
但热搜会沉,数字不会。37%的剧组只是第一格台阶,剩下的63%还在连轴转。
明星健康这场大戏,真正的彩蛋是:当“强制休息”从行业黑话变成通用词汇,普通人也能理直气壮按下那个红色急停键。
毕竟,人生不是三集连播,是三十年的长线剧。
主角要活到最后一集,才有资格谈番外。
来源:娱乐女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