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人知道他在写什么,直到他儿子起兵,才有人翻出那本竹简——《周易》。
他站在咸阳宫阶下,手中竹简被风撕开一角,上面只有140个字。
没人知道,这短短百字,比千军万马更早决定了秦亡汉兴的走向。
商鞅立木为信,法度如铁,却死于自己定的律。
他以为规矩是刀,能斩尽天下不臣。
却忘了刀再锋利,也切不开人心的暗流。
张良在博浪沙锤击秦始皇车驾后,消失十年。
再出现时,他不再提复仇,只问:“如何让天下不乱?”
他收起锋芒,却藏住了整个汉室的命脉。
曾国藩每日写日记,记下每一场败仗、每一次猜忌。
他不谈宏图,只写“今日未食肉,心稍安”。
别人看他迂腐,他却在琐碎中,织出了一张能托住乱世的网。
司马懿七十二岁才掌兵权。
他等了四十年。
曹操死时他不动,曹丕死时他不动,曹叡临终托孤,他仍不动。
直到最后一刻,他才轻轻抬手,改写了历史的笔顺。
陈平在吕后宫中饮酒作乐,笑得像个醉汉。
有人骂他无耻,他不辩。
三年后,他与周勃联手,一夜间诛尽吕氏,满朝无人知他何时布局。
郭靖练功十年,一招一式笨得像牛拉车。
黄蓉笑他傻,洪七公却说:“他不是不会,是不敢错。”
后来,他守襄阳二十年,一人如山,挡住了蒙古铁骑。
勾践尝粪,卧薪,为奴十年。
他没喊冤,没骂天,只在每晚数柴火——一根,两根,三根……
数到三百六十五根时,他转身对范蠡说:“该里七年,不哭不闹。
他把八卦拆了又拼,拼了又拆。
没人知道他在写什么,直到他儿子起兵,才有人翻出那本竹简——《周易》。
康熙翻烂了《资治通鉴》,在御案上写批注:“明亡,非亡于贼,亡于不知进退。”
他削藩时,不急不躁,先拉拢蒙古,再收江南,最后才动三藩。
每一步,都像在下一盘无人能见的棋。
格局不是天赋,是反复摔打后,仍能看清方向的本能。
它不靠豪言壮语,靠的是在无人处,依然守得住那点分寸。
有人把格局当口号,有人把格局当工具。
真正有格局的人,从不提它。
他们只是,在别人争利时,选择沉默;
在别人退缩时,多走一步;
在别人得意时,悄悄收手。
他们不追求被看见,只在意没被看错。
历史从不记下谁喊得响,
只记住谁在黑暗里,没点灯,却一直站着。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长安城吗?
那时,张良刚合上书,
曾国藩正熄了灯,
司马懿在窗前,看了最后一眼东方。
他们没说格局,
但整个时代,都因他们,
多活了三百年。
来源:一品姑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