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分却热度跳水,唐朝诡事录第三部刚开播就被观众遗忘,问题到底出在哪?
8.1分却热度跳水,唐朝诡事录第三部刚开播就被观众遗忘,问题到底出在哪?
三天时间,豆瓣评分稳在8.1,打分人数超过两万,按理说这成绩放在今年古装剧里算亮眼。
可数据不会骗人,爱奇艺站内热度从首播8500冲到9500,第二天摸到9961,第三天却掉头向下,收视率同步下滑。
好口碑没换来好流量,主创连夜开直播吆喝,观众还是跑了一半。
问题先出在宣传。
开播前几乎零预热,热搜看不见,短视频平台没物料,连老粉都是刷到更新才惊觉上线。
古装悬疑赛道今年挤成庙会,同期有流量明星加持的大IP,也有平台砸钱买量的S+项目,唐诡3靠自来水硬撑,第一天能冲到8500已经是奇迹。
第二天涨到9500,靠的是首批观众在社交平台安利,可这波安利没持续多久,断更来了。
平台排播策略把节奏打断。
首播连放六集,第三天没更新,观众刚被吊起胃口,突然没下文。
隔壁平台同期新剧日更两集,观众顺手就换台。
热度曲线像被一刀切,9961成了天花板。
北京卫视同步上星,电视端观众和网剧用户重叠度低,数据分流也正常,但平台内部更看重网播热度,卫视收视再高也救不了站内数字。
剧情本身没翻车。
案子比前两季简单,但氛围更阴冷,皇宫线埋得深,老观众能品出后面要放大招。
可新观众不吃这套,前三集没爆点直接弃剧。
古装悬疑最怕开局平,节奏一慢,短视频剪辑都剪不出高潮,自然带不动路人。
第一季靠《长安红茶》案出圈,第二季有《通天犀》爆梗,第三季还没出现能刷屏的名场面。
观众耐心被短视频养刁了。
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五分钟追完一部剧,长剧开局没钩子就被判死刑。
唐诡3坚持先铺人物再推案,逻辑对得起8.1分,却挡不住流失。
有人留言:知道是好饼,可嚼起来太累。
一句话扎心,也道出所有良心剧的共同困境。
主创团队明显慌了。
开播第二天集体直播,导演巨兴茂现场剧透后面有更大反派,主演杨志刚连麦求安利。
可直播热度转化不成站内数字,该跑的还是跑。
平台算法只看点击和完播,不看你多努力。
8.1分在豆瓣很香,在算法面前只是一串字符,带不动新流量。
更深层的麻烦是类型红利吃完。
前两年古装悬疑稀缺,唐诡靠差异化杀出血路。
今年同题材扎堆,光Q2就有五部上线,观众审美疲劳。
平台预算也向大古装倾斜,悬疑线拿不到首页大banner,自然曝光锐减。
好内容也需要舞台,没聚光灯,再亮的星也看不见。
有人把希望押在口碑长尾。
参考往年案例,9分神剧《毛骗》靠时间逆袭,但那是十年前,观众没现在这么多选择。
今天的新剧窗口期最多两周,热度掉下去,再拉回来比重新开机还难。
平台排播已经让出黄金位置,后面除非出现现象级二创,否则只能圈住老粉自嗨。
救急办法不是没有。
先把更新节奏调到日更,让话题连续发酵;再放出一两集高能片段做短视频钩子,把路人拉回来;主创直播别只卖情怀,直接剧透下一个案子有多狠,给观望的人一个理由点击。
动作要快,再等一周,观众就彻底换墙头了。
长远看,唐诡系列得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谁的生意。
想要大众热度,就得在前三集放爆点,哪怕牺牲一点深度;想要守住品质招牌,就得接受小众圈层的命运,别去算法里硬碰硬。
最怕两头都想占,最后两头不到岸。
第三部已经拍到皇城线,世界观越铺越大,成本越烧越高,如果热度回不来,第四季的投资方就会打退堂鼓。
8.1分是荣誉也是枷锁,说明品质在线,也提醒团队:好内容不等于好生意。
观众用脚投票,平台用数据说话,口碑只能保命,不能救命。
下一周要是热度再跌,唐诡3就会坐实“叫好不叫座”的标签,以后招商更难。
想翻盘,只剩七天。
来源:积极的阳光haYU1w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