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那个总给家里惹事,让向太跟在后面收拾烂摊子的“扶不起”的阿斗?还是说,他其实就是个头脑简单,容易相信别人的“傻儿子”?以前我们可能都觉得是前者,但最近向太一番话,却让这整个事情,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向佐这个人,在我们眼里到底是个什么样?
是那个总给家里惹事,让向太跟在后面收拾烂摊子的“扶不起”的阿斗?还是说,他其实就是个头脑简单,容易相信别人的“傻儿子”?以前我们可能都觉得是前者,但最近向太一番话,却让这整个事情,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原来我们看到的,可能真的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年前,向佐身上最大的一个黑点,就是那笔闹得满城风雨的百万“赌债”。
当时的新闻标题一个比一个吓人,什么“向佐欠债百万不还”,什么“债主追到社交媒体上”,配上聊天记录截图,证据确凿。
那一瞬间,向佐的形象彻底崩了。大家心里想的都一样,看吧,又一个豪门公子哥,仗着家里有钱,在外面胡作非为,最后还得靠爹妈出来摆平。
这个标签,就像强力胶一样,死死地粘在了他身上。不管他后来拍了多少电影,练了多少功夫,大家一提起他,第一反应还是那个“欠钱不还的”。这件事,成了他事业和口碑上一个巨大的坑,怎么填都填不平。
“当年那笔百万欠款,几乎成了向佐身上撕不掉的标签,一个典型的‘豪门败家子’形象就这么立住了。”
时间是个好东西,它总能让一些被掩盖的细节浮出水面。
向太最近在一次直播里,云淡风轻地提起了这件事的后续,而这个后续,才是整个事件里最关键,也最让人震惊的部分。
她说,事情发生后,她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是何超琼。
何超琼是谁?那可是赌王家族真正的掌门人,在港澳地区,跺一跺脚都能让地面抖三抖的人物。
这样的人物,会为了什么事,亲自打电话给向太?
向太说,何超琼在电话里,是来道歉的。
为她儿子向佐的事情道歉。
向太解释了当年的“真相”,她说向佐当时是在何超琼的地盘上,结果有个老外不认识他,才闹出了这么一场误会。事情的本身不大,但牵扯进来的人,分量却一个比一个重。
这一下,整个事情的性质就全变了。
如果真是一场简单的误会,需要何超琼亲自出面来解释和道歉吗?这背后,给的是向家的面子,也是在维护自己地盘上的规矩和声誉。一个电话,就把一场可能演变成两个家族矛盾的舆论风波,化解于无形。
“何超琼亲自打电话道歉,这通电话的分量,可比一百万本身重多了,这已经不是钱的事了。”
这通电话,不仅解释了当年的“赌债”疑云,也从侧面印证了向太对向佐的另一个评价,那就是“单纯”。
一个连在别人地盘上都会因为“不被认识”而惹上麻烦的人,你说他能有多深的心机和城府?
向太还提到另一件事,说向佐特别容易相信别人,有一次去做慈善,稀里糊涂就被骗了,捐了钱对方还没办实事。他自己都不知道,还是家里人后来发现不对劲才反应过来。
这种“傻气”,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可能会被说是善良。但放在向佐这样的身份上,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大家习惯了看到豪门子弟精明算计,运筹帷幄的样子。突然出来一个这么“铁憨憨”的,反而觉得不真实。
“向太口中那个‘单纯到做慈善都会被骗’的儿子,和大众眼里的‘惹事精’,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他?”
问题就来了。
我们是该相信当年媒体上那些“证据确凿”的爆料,还是该相信现在向太口中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幕后故事”?
母亲眼中的儿子
其实,这里面可能存在两层滤镜。
一层是大众对“富二代”的刻板印象滤镜。我们总觉得他们生活糜烂,不学无术,所以一旦有负面新闻出来,我们很容易就信以为真,甚至懒得去探究背后的真相。
另一层,则是母亲看儿子的滤镜。在任何一个母亲眼里,自己的孩子可能都是最善良,最单纯的那个。向太作为娱乐圈和商界的“大姐大”,手腕强硬,阅人无数,但回到家里,她首先是一个母亲。
她出来解释这一切,一方面可能确实是事实如此,儿子被冤枉了这么多年,她要还他一个清白。
另一方面,也不排除这是在为儿子重塑形象。毕竟向佐这些年路人缘确实不太好,之前的各种风波也消耗了大众不少好感。作为一个母亲和家族的掌舵人,她有必要,也有能力去引导舆论,让大家看到她想让大家看到的那一面。
“一层是儿子的真实面貌,另一层,是母亲想要大众看到的儿子的面貌。”
向佐的真实面貌,可能就在这两层滤镜的叠加之下,变得模糊不清。
他或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但可能,也没有他母亲口中那么“纯”。他可能就是一个被保护得太好,以至于有点分不清善恶,容易冲动行事的普通男人,只是他的家世,把他的一举一动都无限放大了。
现在回过头再看这件事,真的挺有意思的。一个陈年旧瓜,因为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味道全变了。
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富二代欠债”的故事,而是变成了一场牵扯到两个顶级豪门,关于面子,人情和声誉的博弈。而向佐,只是这场博弈中心的那颗棋子。
或许我们真的误会他了,他不是那个主导一切的坏人,他可能从头到尾,都只是那个被推着走的,有点“傻”的儿子。你们觉得呢?
来源:最爱的八卦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