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广州正佳广场,太粮直接搭了个“新米鲜味馆”,把稻田搬进商场,翻牌子、抛秧苗、现场蒸饭,香味顺着扶梯一路飘到地铁口。
28%的华南人买贵价米,结果还是踩坑?
上周广州正佳广场,太粮直接搭了个“新米鲜味馆”,把稻田搬进商场,翻牌子、抛秧苗、现场蒸饭,香味顺着扶梯一路飘到地铁口。
我挤进去那刻,脑子里只剩一个念头:这米要是翻车,我立刻拉黑。
试吃台摆了靓虾王香软米、五星猫牙米,电饭锅盖子一掀,排队的人自动安静。
我前面的大叔连吃三碗,连说“有股奶味”,转头就扫了十袋。
旁边小象超市的配送员拎着保温箱一路小跑,现场下单,30分钟后送到家,比外卖还快。
那一刻我懂了:米店也卷时效。
回家路上我翻了翻数据,太粮在华南中高端市场已经占到28%,两年涨5个点,相当于每四袋贵米就有一袋是它。
真正把我摁在地上摩擦的是他们3月刚投的2.3亿恒温仓,18个月保鲜,能耗还降三成。
以前新米放半年就发灰,现在能扛到明年中秋,口感掉不了线。
米厂干成科技公司,农民估计都懵:种地还得懂低温循环?
更离谱的是“鲜米月配”小程序,月初选好产区,月底快递敲门,首月10万人尝鲜,75%回头再买。
我算了笔账,一家三口吃得快,一个月两公斤装四袋刚好,比超市散装贵不了几块钱,却省了挑米、扛米、怕陈米的焦虑。
订阅制把大米干成了牛奶,冰箱空了自动续,套路深得我心。
有人担心价格,我直接对比:正佳现场做活动的靓虾王折下来5块8一斤,比楼下菜市场杂牌贵一块多,可香味、回甘、冷饭不硬三项全赢。
贵一块多,买半年不心疼的米饭,我掏得心甘情愿。
再说小象超市Q1大米品类GMV涨67%,太粮独占两席,价格真虚,数据会先摔跟头。
看完整个快闪,我最大的感受是:米终于像饮料一样有了“新鲜”标签。
以前买米看产地,现在直接问几月份脱壳,溯源码一扫,田里到锅里全程直播。
传统粮油公司一旦学会用恒温仓、订阅制、即时零售三板斧,护城河比稻田还宽。
留给杂牌的时间,大概只剩下一季收割。
好米不靠故事,靠恒温、靠时效、靠真香。
当米饭都能30分钟到家,还在超市货架摸灰的牌子,可以准备收摊了。
来源:勇者湖泊OpXE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