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四川工业破局向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23:20 1

摘要:编者按“十四五”收官之际,巴蜀大地工业画卷精彩纷呈。从万亿产业集群协同发力到核心技术攻坚突破,从数字赋能生态重塑到精准服务保驾护航……四川省用实干交出了一份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亮眼答卷。

编者按“十四五”收官之际,巴蜀大地工业画卷精彩纷呈。从万亿产业集群协同发力到核心技术攻坚突破,从数字赋能生态重塑到精准服务保驾护航……四川省用实干交出了一份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亮眼答卷。

11月4日至7日,“十四五”工业成就看四川———2025全国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四川行活动举行,近30家主流媒体负责人深入成都、德阳、宜宾三地,解码四川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总量从1.34万亿元跃升至1.79万亿元、全国排位跻身第7的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当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搭载着荣创新能的氢能动力系统平稳运行,当国机重装8万吨模锻压机锻出飞机关键承力大型模锻件,当“灯塔工厂”四川时代以每秒一颗的速度封装电芯……这些震撼场景,标志着四川正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稳步迈进。

产业集群: 从万亿级突破到全链条协同

“十四五”期间,四川省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三大产业迈过万亿级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加速向万亿大关冲刺。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建圈强链”政策牵引,四川省聚焦17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出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5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稳居中西部首位,为工业经济筑牢了坚实根基。

“冲压车间、焊装车间自动化率可达95%以上,点焊工序实现全自动化作业,每分钟就能下线一辆汽车。”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采访团介绍。这家川渝地区首家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国家标准四级认证的企业,导入多款燃油与新能源明星车型,见证了四川汽车制造业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四川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3%,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1.7倍,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引擎。

而在宜宾,这座被称为“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城市堪称产业集群培育的典范。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宁德时代子公司,自2019年落户以来,已入选全球“灯塔工厂”、获评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称号。“我们的第三代工厂平均两秒就能完成一个电芯封装,第四代工厂更是达到每秒一颗的速度。”四川时代相关负责人指着800米长的生产线介绍,95%的自动化率与97%的国产化率彰显自主可控实力。依托四川时代的龙头效应,宜宾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16%以上、全世界10%,为四川省打造万亿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注入核心动力。

光伏产业的“宜宾速度”同样令人瞩目。走进落户宜宾三年多的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向采访团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超26.9%,良品率超过98%,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去年企业全球出货量稳居行业前三。”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仅用147天就完成20GW高效晶硅电池一期项目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全冗余独立组网的“5G+工业制造”专网应用企业。宜宾的光伏产业,已构建起光伏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圈,“乐眉宜”光伏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与动力电池产业共同构成四川新能源领域的“双引擎”。

德阳“重装之都”的坚守与升级,则诠释了传统优势产业的生命力。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条叶片黑灯产线,19台五轴加工中心与3台六轴机器人组成的智能产线实现无人化生产。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8万吨模锻压力机这一“国之重器”,为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的核心部件制造提供了关键支撑,创造400余项“中国第一”。从三线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到数字化时代的智变升级,德阳重装产业的迭代,正是四川工业筑牢经济根基的生动缩影。

创新攻坚: 从技术跟跑到核心引领

创新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十四五”期间,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50%,研发强度提升41%,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19家,数量居西部第一。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机制,成功突破62个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一批“四川造”大国重器相继问世。

在成都天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公司销售总监范佳桥指向一个巨型轴承,向采访团介绍:“这是我们的‘王牌’,2021年国内首台8MW海上风电主轴轴承就在这里下线,实现了大型海上主轴轴承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作为全球风电轴承领域的领军者,天马精密的产品覆盖3MW至25MW全系列,全球7万台风机装用其偏变轴承,累计撑起32GW绿色电力,相当于每年减少2.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在轨道交通领域,“天马造”轴承在货车轴承市场保有量达151万套,地铁轴承成为国内唯一成列、成线装车的产品,高铁轴承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两类产品实现“全球第一”“全国第一”的“双冠加冕”。

医药健康领域的创新同样惊艳。“十年、十亿、一滴水”,道尽了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的艰辛。这款被誉为“一滴创新之水”的生物药,打破进口药在眼科治疗领域的长期垄断,“康柏西普上市后,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黎晓新教授带着它登上美国眼科年会主席台,这是行业地位的巨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创新药的力量。”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截至2025年6月,康弘药业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01项,常年保持10%以上的研发投入比例,最高时接近30%,其基因治疗产品瞄准“一次注射终身有效”目标,全球首个双载荷抗体偶联药物开启实体瘤治疗新策略,用持续创新诠释“康健世人 弘济众生”的初心。

氢能产业的技术突破则为绿色能源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这个‘小方块’额定功率可达到240千瓦,设计寿命突破3万小时,单套系统可满足有轨电车动力需求,新一代大功率氢能动力系统即可驱动氢能源高铁!”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张明泽介绍。目前,荣创新能已建成年产5000套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线,更于近期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占据全国70%氢能轨道交通车型的动力系统市场。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西部氢能产业龙头,建成中国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全面掌握从制氢、储运到加注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其制造的高强高压容器产品最大压力可达100MPa,展现了企业在氢能装备领域的尖端技术水平。“东方氢能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交通、发电、低空等多个领域。”东方氢能运营管理部副部长张章说。

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同样走在全国前列。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国内首款载客eVTOL产品AE200-100,实现200公里航程覆盖,纯电驱动降低运营成本,是中国首个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的eVTOL产品。目前,这款“四川造”低空飞行器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等重要经济区域,标志着我国大型载客eVTOL正式进入适航取证关键阶段。

数字赋能: 从智能生产到生态重塑

数字化转型是四川工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超级算力到智能工厂,从数字孪生到5G应用,数字化正全方位重塑工业制造生态。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崛起,为四川工业数字化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撑。这座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仅用三年就实现从“从零起步”到跻身国家战略级信息基础设施行列,目前已与1900多个用户建立合作,覆盖基础科学、生物制药、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等35个领域,累计完成超1.3亿个作业数。从稻城“拉索”观测站的宇宙线数据处理,到凉山州泥石流灾害精准预警,再到企业研发设计的算力支持,超算中心这一“最强大脑”正为四川工业高质量发展“算”出广阔未来。

数字服务体系的完善则让企业转型更有支撑。四川省构建起“一网一号一厅一中心”的“企业之家”服务体系,实现21个市(州)、138个县(市、区)线下服务阵地全覆盖,今年以来已受理工业企业诉求1.6万件。通过“直播送政策”“精准短信推送”等创新服务,近4.6万条惠企政策直达企业,9月政策咨询类诉求环比下降12%,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宜宾高新区推行“局长跑流程”等专项行动、“一企一档案”等机制,推动上下游企业“隔墙配送、同墙免检”,让企业办事不出园区,为数字化转型营造了良好环境。

从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力到核心技术的攻坚突破,从数字赋能的生态重塑到服务体系的精准滴灌,“十四五”期间四川工业的每一步跨越,都镌刻着实体经济筑牢根基、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的鲜明印记。此次全国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四川行,不仅见证了1.79万亿元工业总量背后的实干密码,更窥见了四川锚定“制造强省”目标的坚定步伐。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手握产业集群、创新攻坚、数字赋能的“三张王牌”,四川工业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硬核的实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

未来,这片孕育了千年匠心的蜀地,将持续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蜀地动能”,书写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引领”的全新篇章。

来源:安徽经济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