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中院法官助理解读双十一“明星肖像被擅用”等违法行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0:55 1

摘要:记者了解到,“双十一”购物热潮,商家为了更好宣传、增强消费者购物体验使用多种方法也出现不少问题,不仅存在明星肖像权的侵犯,更有利用AI技术仿冒名人带货、虚假宣传等一系列乱象,此外也有消费者利用AI恶意骗取退款等情况。11月11日,记者邀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11月10日,演员刘嘉玲在社交平台发布两张淘宝店铺截图,喊话某网店未经授权擅自使用梁朝伟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此举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记者了解到,“双十一”购物热潮,商家为了更好宣传、增强消费者购物体验使用多种方法也出现不少问题,不仅存在明星肖像权的侵犯,更有利用AI技术仿冒名人带货、虚假宣传等一系列乱象,此外也有消费者利用AI恶意骗取退款等情况。11月11日,记者邀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王一飞,针对购物相关乱象进行法律解读,明确各类违规行为的法律后果。

AI仿冒名人带货平台、商家都要担责

“凌晨刚收工,就刷到自己在直播间带货,可我根本没开播。”近期,演员温峥嵘曾公开表示,自己的AI合成形象被多个直播间盗用,同一时间“分身”在不同的直播间推荐不同的产品。

打开电商平台,“奥运冠军推荐土鸡蛋”“央视主持人带货”等直播间屡见不鲜,殊不知这些“名人”可能都是AI生成的虚拟形象。消费者基于对知名人士的信任下单消费,事后发现收到的商品与宣传严重不符。

王一飞表示,商家使用AI生成名人形象推荐商品的行为,已经构成多重侵权。首先,商家未经允许用AI技术生成名人肖像与声音宣传商品,已经侵犯了人物肖像权及声音权;若所推荐商品为假冒伪劣产品,导致被仿冒者社会评价降低,则还侵犯了名誉权。被侵权人有权要求商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赔偿损失。

其次,商家的行为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商家虚构商品有名人背书事实,使消费者非出于自身真实意愿购买商品,构成欺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该购买行为,若商品质量与宣传不符,消费者还可请求三倍赔偿。

虚假种草、虚构认证 可罚百万元

在购买商品前,很多消费者已经习惯在网络查询“种草”攻略,帮助自己做出购买决策。然而这些“种草笔记”“必买清单”有可能是商家利用AI生成的虚假好评。还有商家用AI生成虚假商品展示,或生成根本不存在的“权威机构认证证书”吸引消费者购物,但到手货物与宣传内容完全不同。

王一飞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者负有告知义务的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致使当事人基于错误认识作出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欺诈。

商家利用AI生成虚假商品展示、虚构好评,虚构、夸大商品功能或效果,属于故意告知消费者商品虚假情况,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所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3倍的赔偿,若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此外,虚构好评、虚假宣传商家可能还面临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用AI造假骗取退款 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除商家外,一些消费者也对AI技术动起了“歪脑筋”,将AI变为“薅羊毛”的工具。收到完好的商品后,为获取不当利益,通过向AI软件下达指令的方式,伪造商品质量问题,生成诸如发霉水果、碎掉的杯子、破裂的镜子等图片,提交平台,以达成仅退款目的。

王一飞表示,这类“薅羊毛”的行为看似是小事,实则后果严重。在民事层面,商家若能提供证据证明退款图片是AI生成,商品完好、消费者存在造假行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退款协议,要求消费者返还退款或退回商品。

若是金额较大或情节严重,消费者行为依然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刑法规制。如果数额足够大,诈骗财物价值达到三千元以上,则可能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构成诈骗罪。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