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大思政引领力构建高校育人新生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3:57 1

摘要:思政引领力,即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教育对象成长成才的一种导向、凝聚和驱动力量。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思政引领力”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首要地位,并将“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

□ 周蓉

思政引领力,即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教育对象成长成才的一种导向、凝聚和驱动力量。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思政引领力”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首要地位,并将“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纳入总体部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高校需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政引领力的内涵,多维协同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构建育人新生态,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聚焦队伍建设,形成“大育人”工作格局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提供人才支撑。坚持铸魂强师,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重视加强师德教育,落实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发挥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常态化开展融合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工作的学习交流活动,辐射带动教师政治理论水平整体提升。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学科特点,围绕国家战略需要主动进行基础性、创新性研究,带领师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通过系统培训、互动交流、实践锻炼、考核评价、典型选树和经验推广等方式,建强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四支队伍,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科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融合贯通,落实全员协同育人责任,凝聚育人合力。

聚焦思想引领,完善“大思政”育人体系

思想引领提供政治导向作用,是思政引领力的基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立场,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高校要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一批金课、优课,使课程内容兼具思想性与趣味性、理论性与时代性,创新话语体系,用“青言青语”向青年学生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专业,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色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和梳理,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建设课程思政实境课堂,依托课程思政工作坊等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作业和创新竞赛,实现课程思政成果化。

聚焦价值塑造,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

价值塑造具有基础支撑作用,是思政引领力的核心。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实践强化和制度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转变为集体行动自觉和价值追求。家庭、高校和社会只有相互协作、同向发力,才能汇聚起思政引领力的强大力量,培育广泛的社会价值共识。高校要强化家校联动,通过定期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引导家长关注家风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以优良家风涵养学生心灵。加强校园氛围营造,通过在校园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班级和宿舍环境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融入师生日常生活。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通过人文关怀和知识传授,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融入社会“大课堂”,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多层次的联学共建活动。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业务交流和学生实习实践,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师生走进博物馆、乡村、社区,了解历史和国情,让思政教育更加鲜活、更有温度。

聚焦文化涵育,创新“五育融合”载体

文化涵育提供底蕴滋养,是思政引领力的不竭源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为丰富思政教育的精神内核提供有力支撑,也赋予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命力。高校要持续推进“思政+”服务育人模式,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提升三全育人成效。围绕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古建保护、公益服务等,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打造跨学科的“第二课堂”精品项目和志愿服务品牌活动,为学生提供常态化的实践场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推进校史馆、展览馆、艺术长廊等场馆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信息技术赋能,加快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发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和智慧学习平台,依托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构建交互式沉浸式学习场景,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形象。运用大数据技术生成用户画像,精准提供学习资源。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网络素养,构建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全场景网络育人矩阵,强化内容建设,突出价值引领,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思政引领力是一个多维复合的有机整体,高校应当从队伍建设、思想引领、价值塑造、文化涵育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集聚多元要素和优势资源,促进思政引领力内涵式发展。通过增进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感召力和传播力,不断强化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成长注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精神养分,形成培育时代新人的良好生态。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本文系南京工业大学2024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业务’双促双融的实现路径研究”〈SZ20240206〉阶段性成果)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