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大多数人的自主感被剥夺,连接被身份束缚,成长的天花板极低,幸福也被简化为安全与物质的满足。
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大多数人的自主感被剥夺,连接被身份束缚,成长的天花板极低,幸福也被简化为安全与物质的满足。
如果每个个体都能独立生存而且活得很好,那婚姻还是必须吗?
几千年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也许会随风飘散~
最终,幸福或许可以这样定义:
在一个允许自由探索的文明里,一个拥有自主权的个体,通过与世界及他人的深度链接,持续地体验成长并创造意义的过程。
科学技术的伟大使命,就是要为每一个人追求更高维度的幸福,
自主的实践、
深度的连接和有意义的成长,创造物质条件和可能性。
个人在科技时代洪流中,面对固化的阶层和科技的双刃剑,普通人该如何自处?
这就需要我们从历史到未来、从制度到心灵的完整逻辑链条,洞察社会结构的本质和人类终极追求。
幸福
的本质是一个系统性的世界观。
社会等级结构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力量长期交织、演化的结果,
资源的稀缺性与占有分配,是最根本的原因。
当人类从原始部落进入农业社会,出现了土地、牲畜、剩余产品等可积累的资源。
谁有能力占有并控制这些资源(通过武力、智慧或机遇),谁就获得了权力和地位,并倾向于通过世袭制度将这种优势传递给后代,从而形成稳固的阶级。
社会分工提高了效率,但也导致了知识、技能和权力的分化。
管理者、祭司、武士等角色逐渐垄断了管理权、解释权和暴力权,将这些功能性权力转化为世袭的地位和特权,形成了统治阶层。
统治阶级会创造或利用一套文化叙事和意识形态(如“君权神授”、“血统高贵”、“因果轮回”)来使其统治合法化、自然化。
这使得被统治阶层在心理上接受甚至内化这种等级秩序,认为它是“天经地义”的,从而减少了社会维持的成本。
比如西周宗法制不仅是制度,更通过礼教内化为心理枷锁,这点能自然衔接到现在“门当户对”的心理惯性。
再通过建立法律、税收、军事等国家机器,明文规定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从制度上固化并保护这种不平等。例如,古代的种姓制度、贵族制度都是典型的法律化等级。
等级结构是经济占有、权力垄断、文化洗牌和制度保障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是一个自我强化、不断固化的系统。
科学技术能否带来文明自由的契机?
答案是:能,但它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提供了工具,但不决定方向。
从印刷术到互联网,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都削弱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
Web3.0和区块链技术尤其如此,它通过分布式账本和加密技术,试图将数据和身份的所有权从中心化平台(如大公司、政府)交还给个人,为实现“数字自由”提供了技术基础。
技术是个体能力的放大器。
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全球顶尖大学的课程,通过社交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利用数字工具进行创作和协作。
这极大地增强了个体在经济和社会中的能动性。
加密货币、NFT、DAO等新事物,正在实验一种绕过传统金融和公司结构、基于全球协作和共识的新型组织与价值交换方式。
这为摆脱传统的等级制经济结构提供了可能性。
交通和通讯技术缩小了地理距离,让人的流动和思想的交流变得更加自由。
然而,技术也带来了新的枷锁和风险。
技术access和认知的不平等,可能会制造出新的“技术贵族”和“数字贫民”,形成基于算法和数据的新的社会分层。
中心化平台可能利用技术进行更精细的数据收集、行为预测和心理操纵,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丧失选择权和隐私,陷入“信息茧房”和“消费主义陷阱”。
如果Web3.0的理想被少数巨头或资本捕获,可能会形成更隐蔽、更坚固的技术寡头统治。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
它既是解放的工具,也是控制的工具。
它能否带来文明自由的契机,不取决于技术本身,而取决于驾驭技术的人类所秉持的价值观、设计的制度以及广泛的公民素养。
我们需要的是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制度创新和人文精神的同步进化。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永恒的终极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在今天的语境下,
幸福不是一种可以永久持有的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比如,
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生活,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有相当的掌控力,而不是完全被外部压力或生存需求所驱使。
这正是Web3.0精神所倡导的“主权个人”的核心。
比如,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深刻、真诚、可靠的社会关系(家人、爱人、朋友、社群),感受到被爱、被理解、被支持。
在原子化社会中,这种高质量的情感链接愈发珍贵,是抵御孤独和虚无的堡垒。
比如,
能够持续学习、提升自我,感受到自己在变得更好;并认为自己的人生和所做之事有超越于个人利益的、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是养育一个孩子,完成一个艺术项目,还是为一个DAO做出贡献,这种“为某事尽力”的感觉是幸福的重要源泉。
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有价值的、具有适当挑战性的活动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心流”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就能带来巨大的满足和愉悦。
祝你幸福
来源:小王情感交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