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毛主席在台湾的评价,哪能是清一色的好或坏啊,都是跟着历史变、凭着各自经历来的,各有各的说法。这些评价都不是瞎编的,每一种态度背后,都拴着实实在在的历史事儿,藏着共同的民族记忆。
说起毛主席在台湾的评价,哪能是清一色的好或坏啊,都是跟着历史变、凭着各自经历来的,各有各的说法。这些评价都不是瞎编的,每一种态度背后,都拴着实实在在的历史事儿,藏着共同的民族记忆。
抗战那时候,台湾还被日本占着,老百姓受够了压迫,要么在岛上偷偷起义,要么冒着风险跑到大陆打鬼子。1937年,毛主席就明明白白说过,中国抗战不光要把东北收回来,还得解放台湾。这话传到台湾抗日志士耳朵里,心里头亮堂了不少,原来祖国没忘了他们。李友邦带着人组建了台湾义勇队,在浙闽赣前线跟大陆军民一起扛枪打仗,他们心里都认一个理:“祖国存,台湾才能存”。这些亲身熬过民族危亡的台湾长辈,后来聊起毛主席,大多都认可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里的作用,打心底感激大陆没把台湾同胞当外人。
两岸刚对峙那阵子,台湾官方宣传带着意识形态的偏向,说话难免有偏颇。但就算这样,在维护国家统一这事儿上,毛主席的立场,还是让不少台湾有识之士服气。三次台海危机的时候,美国总想搞“两个中国”,还抛出“台湾地位没定”的鬼话,是毛主席心里跟明镜似的,看穿蒋介石不想分裂中国的心思,直接说“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帮他顶住了美国的压力。后来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说只要台湾回归祖国,能保留自己的制度和军队,这些政策通过秘密渠道传到台湾,不少人都感受到了诚意,才明白毛主席的目标是国家统一,不是单纯的党派之争。
当然,也有过不一样的声音。上世纪60年代,台湾国民党党史那边,曾搞错了事儿,把毛主席的国民党一大代表资格,跟什么选举舞弊案扯到一起,否认他是正式代表。但后来史料一公开,这说法就被戳破了——毛主席是按当时的规定,在湖南正经当选的代表,所谓“舞弊”,不过是带着政治偏见的指责。现在台湾的学术界,大多能客观看这段历史,认可毛主席在近代中国史上的分量。
这些年两岸交流多了,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翻史料、看纪录片,才摸到了真实历史的边。他们知道了毛主席在台湾光复时的立场,了解了“一纲四目”里的宽大政策,也看到了毛主席从来都反对台湾问题国际化,坚决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态度。不少台湾青年说,以前光听长辈讲抗战的事儿,现在结合史料一看,才算琢磨明白,毛主席的很多决策,说白了都是为了整个民族的利益。
还有那些经历过两岸隔绝,后来又重逢的家庭,提起毛主席,情绪都挺复杂。他们或许以前有过立场分歧,但都承认,毛主席时代打下的民族根基,让两岸同胞心里始终有个共同的身份认同——我们都是中国人。
现在总有人说两岸认知差得远,但在评价毛主席这件事上,核心的共识其实一直都在——都认可他维护国家统一、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立场。历史是割不断的,台湾同胞的抗日记忆、两岸共同的民族大义,都让这些评价越过了意识形态的分歧。回头看看那些历史事儿,难道不该抛开那些偏见,从整个民族的角度,重新看看这些跨海峡的评价吗?
来源:史记硬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