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党领袖卸任! BSW党内部矛盾大爆发,政治光谱被掀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23:12 1

摘要:作为曾在欧洲议会选举斩获6.2% 选票、东部多州搅动政治版图的 “政坛黑马”,BSW 的命运转折不仅关乎一个新党的存续,更折射出德国政治碎片化、极化加剧的深层危机。

2025 年11月,德国政坛以激进言论和个人魅力搅动左翼格局的萨拉・瓦根克内希特,宣布卸任BSW党主席一职。

而这一变动距该党2月联邦大选以微弱差距错失5%议会门槛仅9个月,党内路线之争、党名去留风波与极右翼合作争议交织发酵。

作为曾在欧洲议会选举斩获6.2% 选票、东部多州搅动政治版图的 “政坛黑马”,BSW 的命运转折不仅关乎一个新党的存续,更折射出德国政治碎片化、极化加剧的深层危机。

现年56岁的瓦根克内希特曾是德国左翼党核心明星,2023年因移民政策、欧盟立场等分歧与党内主流决裂,于 2024年 1 月创立 BSW 党,凭借 “左翼保守派” 的独特定位 。

既高举税收与社会正义大旗,又坚持强硬移民政策 迅填补政治真空。成立仅 5 个月,该党就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拿下 6.2% 选票,随后在勃兰登堡、图林根等东部州选举中突围,萨克森州更是取得 11.8% 的亮眼成绩,民调支持率一度反超自民党和老牌左翼党。

BSW 的崛起并非偶然。德国东部地区因两德统一后经济转型滞后、青年外流严重,形成了独特的 “抗议选民” 群体,他们对传统政党失望,更倾向于支持反建制力量。

瓦根克内希特的东德背景、经济学博士学识与极富煽动力的演讲风格,恰好契合了这部分选民的诉求,使其成为连接传统工人阶级与不满中产阶级的桥梁。

但隐患早已埋下,政党名称与领袖高度绑定引发 “个人崇拜” 质疑,党内组织架构薄弱,过度依赖个人号召力导致战略凝聚力不足。

2025 年 2 月提前举行的联邦大选成为转折点,BSW 以微弱差距未能跨过 5% 门槛,与联邦议会失之交臂。

而同期极右翼选择党20.8% 得票率跃升为第二大党,左翼党则凭借团结策略支持率反弹至 8.8%,BSW 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11月10日,瓦根克内希特在柏林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卸任,由欧洲议员法比奥・德马西接任党主席,自己则转任新设立的 “基础价值观委员会” 主席,继续主导党纲与战略制定。

她在声明中坦言,担任主席期间 “全身心耗在组织事务上”,未来将专注于核心政治主张的传播,同时强调 “BSW 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政党”,试图回应外界对个人专断的批评。

这场权力交接背后,是 BSW 化解危机的双重努力:一方面通过改名(计划 12 月党代会落实)淡化个人色彩,缓解党内对 “姓氏党” 的争议.

另一方面保留瓦根克内希特的思想引领,稳定核心支持者群体她已正式要求对 2 月大选结果重新计票,若复核成功使 BSW 进入联邦议会,她将出任议会党团主席,虽不掌党务却仍能主导议会层面的政治博弈.

而这一诉求绝非无的放矢,此次大选有超过 13% 的选票因小党未过门槛作废,BSW 的微弱差距若被改写,不仅能改变自身命运,更可能动摇默茨领导的联盟党与社民党执政联盟的议会多数地位,引发德国政坛重新组阁的连锁反应。

BSW 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计票结果,更面临路线争议与外部环境的双重挤压。

最引发争议的是与极右翼选择党展开合作。

这一 “左翼 + 极右” 的跨界组合打破了德国政坛的传统禁忌,让主流政党如临大敌。

选择党已拿下五分之一议会席位,在东部多州支持率超 30%,其与 BSW 的潜在联手可能进一步放大反建制势力的影响力。

BSW 的核心票仓东部地区正面临多重挑战。该党虽曾在东部州取得突破,但党内分裂已影响地方执政根基:勃兰登堡州与社民党的联合政府因 BSW 代表频频威胁倒戈而岌岌可危,瓦根克内希特与图林根党魁卡嘉。

沃尔夫的公开冲突更是让 “宫斗” 浮出水面。更严峻的是,左翼党在瓦根克内希特出走后实现 “重生”,通过吸纳年轻党员、强化网络宣传,在中学生模拟选举中斩获第一,支持率回升至 8.8%,正在分流 BSW 的左翼选票。

而东部地区政治右倾加剧,选择党凭借反移民、反欧盟主张持续扩张,BSW “左翼保守” 的中间路线面临被两头挤压的风险

来源:聆听史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