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播1351万人围观,五分钟观看破10万,3.4万件小米10分钟一抢而空......
最近一段时间,全网都被一个叫李福贵的农村姑娘刷屏了。
首播1351万人围观,五分钟观看破10万,3.4万件小米10分钟一抢而空......
当董宇辉还在直播间吟诗作对,当各路明星网红靠着滤镜扭屁股,这个河南姑娘用最土的助农直播,硬是在流量红海里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数据,啪啪打脸了多少靠刷数据撑场面的网红!
当然,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时间也冒出来一些骂她的声音。
李福贵被骂,甚至有人大喊她塌房了。
一方面有人囿于见识,认为她可能高价收购小米扰乱市场,习惯以孤立视角看问题。
另一方面,部分人对“助农直播”过度警惕,将其简单归结为网红直播带货的“圈钱”套路,轻易给她扣上“炒作”帽子。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因为她直播爆火,戳破了一种隐秘的伪善。
人们愿意为她“陪哭”,却不愿为她“陪笑”。同情弱者能带来道德优越感,而身边人的突然成功,只会映照出自己的平庸,于是支持变成了嘲讽。
其实,李福贵还是那个李福贵,改变的,是某些见不得别人好的网友。
而要说这姑娘的来历,真的是让人鼻子发酸。
李福贵原名李亚云,父亲的智力停留在10岁孩童,母亲只有3岁小孩的心智,叔叔脑子也有问题,爷爷80岁了还要扛起养家重担。
她自己初中没读完就辍学打工,结婚不久又离异......
这“天崩”开局,简直就是现实版《活着》的剧情。如此“天残地缺”的家庭配置,搁谁身上不得喊声“日了狗了”?
可李福贵偏不认命!
从派发传单的街头,到磨炼口才的商场,再到雕琢面容的镜前——她一路探寻,最终在直播的镜头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
就这样,李亚云给自己起了个闻名叫李福贵,硬是把一手烂牌打出了王炸。
记得她刚开直播那会儿,没流量没粉丝,就连直播前都还在村里挨家挨户收小米。
这哪是直播带货,分明是一部底层逆袭的热血剧,她之所以成功的背后,离不开3个流量密码。
第一个密码,就是一个“真”字。
她的视频里没有精致滤镜,没有刻意的剧本。
只有一张张布满沟壑的脸,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还有那句朴实的“买不买都先尝一下”。
当其他网红在直播间声嘶力竭地喊“买它买它”时,她却哽咽着提醒粉丝“理性消费”。有合作商找她推高利润产品,她一句“自己都不买怎么推荐给粉丝”,直接拒之门外。
这年头,多少网红人设崩塌,反倒是个农村姑娘教会我们:真诚,才是最牛逼的套路!
第二个密码,是她刻在骨子里的善良。
她卖饼干总要多抓两把给老人,收小米是生怕乡亲们的谷子烂在仓里,还帮独居老人理发、做农活,给留守儿童送去温暖。
更让人动容的是,她带着村里46位老人去郑州旅游,其中很多老人这辈子第一次走出大山。
这一幕幕,比那些在慈善晚宴上摆拍的明星实在多了。
她的善良不是人设,而是本能,就像她视频里那个总爱说“妮儿别亏了”的老奶奶,那种发自内心的关怀,装是装不出来的。
第三个密码,是她把苦难嚼碎了咽下去的狠劲。
给自己取名“李福贵”,既是对命运的自嘲,也是对未来的期盼。她没有卖惨,没有抱怨,而是把所有的苦都化作了前进的动力。
在别人看来是天崩地裂的遭遇,她却用柔弱的肩膀一力扛起。
这种坚韧,比那些动不动就“网暴抑郁”的网红,强了不知多少倍!
当然,也有人质疑她是在作秀,前期的一切都是为了后期带货铺垫。
但要我说,就算有表演成分又怎样?
至少她让46位老人第一次看到了山外的世界,至少她帮乡亲们把滞销的小米卖了出去,至少她让千万网友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在这个真真假假的网络世界,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温暖,就已经难能可贵。
史铁生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李福贵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太多人戴着面具生活,太多网红靠着虚假人设圈钱。
李福贵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冲刷着这个时代的虚伪。李福贵成功的流量密码,撕碎了无数网红的虚伪人设。李福贵的爆红不是偶然,是这个社会对真实的呼唤。
她经历了这么多苦难,却依然对生命充满热爱,对他人满怀关爱。
她让我们看到,即便在最阴暗的角落,依然有人坚持着最本真的善良。
她用最朴素的行动告诉我们,苦难从来不值得歌颂,但从苦难中开出的花,永远最动人。
来源:壹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