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真相观 | 为何艾德莱斯绸能成为丝路千年“顶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20:59 1

摘要:艾德莱斯绸(以下简称艾德莱斯),这种被誉为“丝绸之路活化石”的丝绸,曾因“一两黄金难购一尺”而成为宫廷装饰与身份象征。

经纬之间,丝绸之路上千年文明与现代设计正悄然交织。

艾德莱斯绸(以下简称艾德莱斯),这种被誉为“丝绸之路活化石”的丝绸,曾因“一两黄金难购一尺”而成为宫廷装饰与身份象征。

集市上的艾德莱丝绸

如今走上上海时装周T台,更借助标准化与数字化技术,向世界展开一幅文明交融的生动长卷。

丝路瑰宝:穿越千年的技艺根脉

作为独具特色的新疆文化符号,艾德莱斯经历了由织染技艺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如今的“火热”现象,它成为人们理解新疆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和田“三宝”之一,艾德莱斯绸的织染技艺已延续千余年。考古发现,洛浦县山普鲁古墓与尼雅古城遗址出土的丝绸碎片,与今日艾德莱斯在工艺上高度一致,印证其作为丝路原产技艺的纯正血脉。

“艾德莱斯”有着独特的核心技艺——“先染后织”,通过扎经染色,在织造前便为丝线赋予斑斓色彩,形成如旋律般流动的纹样。

来自新疆莎车县十二木卡姆歌舞团的演员们身着华丽的艾德莱斯绸裙,以热情奔放的舞蹈表演,拉开“千年丝路·遇见莎车”2025新疆莎车文旅(上海)推介活动的序幕。

艾德莱斯纹样题材种类众多,承载着大量的多元文化元素,大致可以分为几何图案类纹样、自然现象类纹样、植物果实类纹样、动物特征类纹样、物品器件类纹样和饰品类纹样等类型。

艾德莱斯的染色工艺多用天然植物材料,像核桃皮、石榴花、藏红花、沙枣皮等,这些材料不仅环保健康,还能确保染色后的丝绸长时间保持鲜艳,不易褪色。

焕新织就:传统美学的现代破界

为传承并振兴这一传统手工艺,2015年,新疆建立艾德莱斯研发推广中心,通过标准化染色流程与织造工艺的创新结合植物染料,推动传统非遗技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2016年启动“艾德莱斯出天山”工程,在苏州大学建立研发小组,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今年10月,第三届海派旗袍设计大赛上,艾德莱斯与海派文化深度碰撞。设计师将数码印花、激光切割与艾德莱斯纹样结合,其中一组作品以江南蓝印花布为基底,融入艾德莱斯石榴花纹,诠释“疆江南”的美学对话。

市民在新设立的街头景观拍照留念,她们的身后正是换上艾德莱斯盛装的老建筑 乌轩(摄)

如今,艾德莱斯已突破服饰边界,走进现代生活空间:艾德莱斯纹样被用于抱枕、桌旗,为都市家居注入丝路气息;笔记本封套、茶席等文创产品,让非遗美学融入日常仪式。

不仅如此,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一栋老建筑悄然换上艾德莱斯盛装,独特的民族风设计让建筑焕发新活力,这抹浓郁的“新疆味”,实在让人挪不开眼,也成为年轻人拍照打卡点。

明快的色块与柔韧的形态铺满建筑立面,不仅再现了丝路律动之美,更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让非遗成为可视化的城市记忆

赋能新程:非遗驱动的未来图景

在和田吉亚乡阿孜乃巴扎村——这座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丝绸村”,艾德莱斯不仅是一门传承千年的技艺,更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

驻村干部组织非遗传承人成立“讲师团”,并引入东部地区专业技术指导,推动产业从单一绸料生产扩展至领带、钱包、文创等20多种产品。

当地“吉亚丽人”艾德莱斯加工厂经改造升级,建成集抽丝、织造、展示于一体的生产基地,并成功打造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带动百余农民稳定就业,年产值近500万元,织出一条非遗引领的致富新路。

第十四届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暨2024年和田地区旅游发展大会闪秀现场

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研究人员正构建艾德莱斯数据库,系统整理这项非遗的技艺与纹样。

旨在推动艾德莱斯在设计、商业等领域的现代化应用,让古老的丝路瑰宝,成为通往未来的文化桥梁。

来源:乌鲁木齐高新区融媒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