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略有上升!如何做好儿童冬季传染病防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21:00 1

摘要:冬风袭来,降温的同时各种传染病也蠢蠢欲动,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及传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本市多家儿童专科医院的患儿接诊量显著上升。对此,专家提醒,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及时做好防护与疫苗接种,为孩子筑牢健康防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冬风袭来,降温的同时各种传染病也蠢蠢欲动,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及传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本市多家儿童专科医院的患儿接诊量显著上升。对此,专家提醒,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及时做好防护与疫苗接种,为孩子筑牢健康防线。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显示,全国流感活动呈上升趋势,部分省份已进入中低水平流行,阳性标本中H3N2亚型占比超九成。由于该毒株与去年流行株不同,人群普遍免疫力较低,需重点防范。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婷婷指出,流感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烧、全身酸痛、乏力、头痛,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诊,“流感用药的黄金窗口期为发病48小时内,此时用药效果最佳”。

上海市疾控中心透露,目前本市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略有上升,10月下旬起门诊患者增多但整体可控,预计高峰将出现在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初。据介绍,今年流行的H3N2毒株传染性和症状严重程度略高于去年的H1N1,老人、儿童、孕妇等免疫力较弱人群需格外警惕。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流感疫苗已针对性更新甲型H3N2亚型组分,保护更精准。专家建议,6月龄及以上人群无接种禁忌均应接种,3岁及以上人群接种1剂即可,且需在高峰前完成接种,预留2-4周抗体产生时间,即使去年接种过仍推荐重新接种。目前上海提供注射式和鼻喷式两种流感疫苗,3-17周岁人群可选择鼻喷剂型,市民可通过随申办、健康云APP或医院官方渠道预约接种。

除了流感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也持续引发关注。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介绍,今年全国RSV感染期提前至6月,10月流感出现后感染率仍居高不下,1岁以下婴儿是高发人群。目前上海已将RSV长效单克隆抗体纳入疾控管理范畴,接种范围扩大至48家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28天至1岁婴儿接种1剂即可覆盖整个流行季,保护率超80%,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除流感外,手足口病近期出现反常高峰。上海市儿童医院感控办主任高洁透露,进入十月后,该院每周接诊手足口病患儿达两三百例,较往年同期个位数病例大幅增长,本轮流行以科萨奇A6病毒为主,传播力强,在幼儿园和学校易快速扩散,但重症比例较低。由于目前无针对性疫苗,高洁强调,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和接触传播,需重点做好孩子饭前便后的手卫生,确诊后需遵医嘱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学传染他人。

针对各类秋冬传染病,闵行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晓燕医生建议,日常防护需注重补充营养、多饮水、规律作息提升免疫力,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并保持室内通风。若出现发热、流涕等症状,可先通过流感试纸自测,做好家庭隔离;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流感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常用药物对当前流行毒株敏感,治疗效果确切。

防护建议

针对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建议每年流感季来临前完成接种,当前正是接种的最佳时机。

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如公共交通、医院、商场等,建议规范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

外出回家后需及时洗手,保持手部清洁;日常还应注意咳嗽礼仪,避免飞沫传播。

在做好保暖的前提下,每天需适当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建议不少于半小时,减少室内病毒滋生。

儿童、老人等流感高危人群,若出现发热伴咽痛或咳嗽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并居家休息,避免病情加重或交叉感染。

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

做好日常防护是抵御RSV的关键。个人层面需要坚持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后用肥皂流动水揉搓20秒以上,婴幼儿需由家长协助清洁手部。

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挡,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弃。居家和办公场所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婴幼儿常接触的玩具、奶瓶等可用沸水或含氯消毒剂消毒。

高发季节应尽量避免带老人、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家人出现症状时需佩戴口罩并保持距离,不共用餐具毛巾。

针对手足口病——

发病后及时就医,警惕重症风险。若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请立即就医并明确诊断。切勿自行用药掩盖病情,尤其是出现嗜睡、肢体抖动、持续呕吐等情况时,务必第一时间送医,避免延误治疗。

严格隔离期管理,返校时间有讲究。确诊患儿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一般为发病后14天左右),经医疗机构开具复课证明方可返校。即使症状消退,病毒仍可能通过粪便排出,过早返校易引发群体传播。

多孩家庭做好“内部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家中多个孩子,需将患儿与其他儿童分房间居住,餐具、毛巾、玩具等物品严格分开使用。照顾患儿后应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手,再接触健康儿童。每日对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区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手卫生是“第一道防线”,细节决定成败。使用流动水和肥皂规范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及外出玩耍回家后。

来源: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