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也挑人,容易患老年痴呆的人,多半有6个习惯,看看你有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20:54 1

摘要:人上了年纪,最怕的不是皱纹多了、头发白了,而是脑子不灵光了。眼前的人认不出来,熟悉的路走不回去,连自己是谁都逐渐模糊了,这种状况,说白了,就是老年痴呆。

人上了年纪,最怕的不是皱纹多了、头发白了,而是脑子不灵光了。眼前的人认不出来,熟悉的路走不回去,连自己是谁都逐渐模糊了,这种状况,说白了,就是老年痴呆。

它不是突然落到谁头上的雷,而是悄悄地、一步步地靠近。科学研究已经给出答案,那些更容易得老年痴呆的人,往往不是“倒霉”,而是生活中埋下了不少隐患。

一些看起来平常不过的习惯,其实早就悄悄“喂养”了痴呆的种子。

别以为这是老了才该操心的事,脑子这玩意儿,从年轻开始就得好好维护。老年痴呆不是今天糊涂明天就忘人,它是个慢性病,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一点点积累起来。

现在不管,到老了可真是“追悔莫及”。说到底,痴呆也挑人,而被挑中的,大多“有迹可循”。

有个习惯特别“坑人”,那就是长期睡眠不足。别小看每天少那一两个小时,脑子不是机器,不能随便熬。

有研究发现,成年人如果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大脑的“洗垃圾”功能——也就是清理β-淀粉样蛋白的能力会大打折扣。

这个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罪魁祸首,它堆积在脑子里,不断破坏神经网络,结果就是记忆力下滑、思维迟钝、最终痴呆。有人爱说“年轻不熬夜,人生不完整”,可真等到晚年“脑子不完整”,才知道代价有多大。

再说那种天天窝在家里不出门的生活。

人是社交动物,大脑需要刺激,靠聊天、散步、晒太阳、接触新事物来维持活力。宅在家里久了,脑子就跟门口的铁锁一样,越不用越锈死。

一项涵盖上万名老年人的研究结果指出,社交频率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换句话说,越爱和人打交道,脑子越灵活。那些常年独来独往、话少心事重的人,大脑的退化速度往往更快。

不是说一定要热闹非凡,但哪怕跟邻居聊聊家常,也比一个人闷着强。

还有一种人,嘴巴上说“吃得健康”,实际天天高油高盐,蔬菜水果碰都不碰。长期营养不均,尤其是缺乏维生素B族、维生素D和ω-3脂肪酸,会让大脑“饿坏”。

这些营养素是神经传导、脑细胞修复必不可少的原料。把大脑比作一台精密的机器,吃进去的是油水,它才能高效运转。长期吃得太差,脑子也跟着“打蔫”。

不少研究都证明,地中海式饮食——也就是多吃鱼类、坚果、橄榄油、蔬菜的食谱,能有效降低痴呆发病率。反过来看,那些顿顿离不开红烧肉、炸鸡腿的人,脑袋早早就开始“下坡路”了。

再有一种“隐形杀手”,叫慢性焦虑

这东西不大起眼,但杀伤力不比高血压轻。长期焦虑会让大脑皮质释放大量皮质醇,这种压力激素如果一直高居不下,会损伤海马体,而海马体主管的是记忆。

有人常年心事重重,容易胡思乱想,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其实大脑早就在“高压锅”里受煎熬。

焦虑会让人变得封闭,懒得出门,不愿交际,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有些人表面平静,内心翻江倒海,这种慢性压力才是最难防的敌人。

说到这,不能不提长期不动脑子这回事。

有些人退休以后觉得终于“解放了”,电视一开一整天,麻将一坐一下午,书不看,字不写,脑子完全放空。大脑其实像块肌肉,用进废退。

长时间不学习、不动脑,大脑的神经连接会越来越少,信息传递变慢,最后就跟“断线的风筝”一样,飘到哪都不知道。不是说玩麻将不行,而是不能光靠麻将活跃大脑

看书、记日记、学点新技能,哪怕是学拼音打字,都是对脑力的锻炼。别怕慢,怕的是不动。

第六个常被忽视的习惯,是长期缺乏锻炼

不少人年过五十,视运动为畏途,觉得跑跑跳跳是年轻人的事。其实不然,规律的有氧运动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这种物质对大脑修复和神经保护有重要作用。

有研究指出,每周坚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可以显著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哪怕只是每天出门遛弯半小时,对脑子也是好事一桩

也有一种声音认为,痴呆是基因决定的,习惯再好也难逃厄运。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部真相。遗传确实是个因素,但占比远不如大家想的那么大。后天的生活方式对大脑健康有决定性影响。换句话说,你爹妈给了你一手烂牌,不代表你不能打出好局。关键在于你怎么打这副牌。

最新的一项横跨10年的多中心研究指出,即使携带痴呆高风险基因的人群,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发病率仍可下降近40%。这个数据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不是说我们能完全控制命运,但我们可以为大脑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在医生日常接诊中,常能见到那些“明明才六十多岁,脑子却像八十的人”,仔细一问,生活习惯可谓“一塌糊涂”。

也有些八十多的老人,读书写字、记忆清晰得很,原因就在于他们长期坚持锻炼、饮食清淡、心态平和。这些患者的对比,让人感慨:脑子的老化,不靠岁月说话,而靠生活方式“投票”。

回头看看,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的人,往往有这六个习惯:睡眠不足、社交缺乏、饮食单一、长期焦虑、脑力懒惰、缺乏运动。这些习惯就像是大脑健康的“拦路虎”,你不清理,它就天天挡你去路。

预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种树一样,不能等到夏天才想起春天没播种。从今天起,哪怕只改一个小习惯,也是一种进步。别等到脑子“罢工”,才后悔当初没好好爱护。

参考文献:
[1]牟思博,周昌明,郑莹.2025年美国癌症统计数据解读及对中国癌症防治工作的借鉴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2025,35(6):523-530.
[2]王建国,张晓蕾.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4):298-305.
[3]陈丽娜,赵云.睡眠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探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5,51(2):132-13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周医师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