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传播的本质是文化交流、文明对话,我们努力变‘单向传播’为‘双向奔赴’。”今天,在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国际传播论坛上,江西日报社社长张锋就国际传播如何跨越认知隔阂、文化差异与情感壁垒,与现场嘉宾进行了分享。
华声在线11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昆励)“国际传播的本质是文化交流、文明对话,我们努力变‘单向传播’为‘双向奔赴’。”今天,在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国际传播论坛上,江西日报社社长张锋就国际传播如何跨越认知隔阂、文化差异与情感壁垒,与现场嘉宾进行了分享。
从景德镇瓷盘上盛开的土耳其郁金香,到龙南围屋里马来西亚嘉宾的寻根之旅;从墨西哥记者对智能工厂的惊叹,到白俄罗斯记联主席对庐山美景的赞誉……近年来,江西日报社借助外媒视角,推出了一个个生动的“江西故事”国际传播经典案例。
“不仅仅是我们说什么、怎么说,更关键的是我们与谁同行、如何共鸣。”张锋指出,真正的国际传播,不只是一篇报道的“破圈”“出海”,更是一段可持续关系的构建。
通过为外媒记者量身定制采风线路、精准推送新闻素材,创新开展中外记者“结对采访、同题作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将“一面之缘”升级为长期合作……江西日报社打破传统思维,构建起开放、共生、共赢的传播生态,让国际传播的“心桥”更加牢固。
“国际传播的成效,不在于报道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有没有扩大理解中国、信任中国、亲近中国的国际‘朋友圈’。”张锋的这番“金句”,引发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要让传播内容“精准触达”,使“心桥”连接更畅,还需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世界通行的“文化语言”。在传播陶瓷文化时,制作《连接中法的瓷缘》,讲述文明互鉴的当代故事,展现“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为“赣超”创新制作英文主题曲,邀请外国友人演唱,通过体育与音乐打破文化壁垒……他说,一系列实践表明,唯有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相互欣赏,把“我想说的”转变为“你想听的”,找到彼此的共情点,才能让国际传播的内容传出去、被听到,更能被认同、被喜爱。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