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沙“小胖墩”最少的高中,是怎样炼成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9:20 1

摘要:11月11日晚上八点半,当许多学校的学生还在晚自习中埋头苦读时,明德中学的操场却是一片灯火通明。跑步、打球、练单杠——全校4500名学生中有超过85%主动参与晚间锻炼。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余蓉 见习记者 沈可心

11月11日晚上八点半,当许多学校的学生还在晚自习中埋头苦读时,明德中学的操场却是一片灯火通明。跑步、打球、练单杠——全校4500名学生中有超过85%主动参与晚间锻炼。

这份运动热情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成果。根据长沙市教育局发布的《2024年长沙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成绩的通报》,明德中学不仅以97.21%的合格率高居全市中学榜首,更以3.91%的肥胖率成为全市最低,是名副其实的全长沙“小胖墩”最少高中。

体育作为“富科”,运动成为“刚需”

“在我们学校,体育课直到高考前一周都照上不误,绝不允许占用。”艺体中心主任李鹏的语气斩钉截铁。在明德中学,体育不仅不是“副科”,更被赋予“富科”的定位——“它让学生身体富健、精神富足。”

这一理念源自首任校长胡元倓“强国必先强身”的办学思想,也与湖南省“体质强健计划”紧密契合。

校园里,运动的痕迹无处不在:学生的书包里插着羽毛球拍,课桌抽屉里放着乒乓球拍。每天上午雷打不动的全校课间跑、课后体育社团及专项训练,保证学生周一至周五在校综合体育活动时间累计达610分钟,平均每天122分钟。

为给学生更完整的锻炼时间,自2025年起,学校将原有的三节晚自习改为两节,专门开辟出30分钟大课间。学校打开所有运动场灯光,这片“黄金半小时”成了学生释放压力的最佳窗口。

高二K627班的游同学刚在操场跑完5圈,额上的汗水在灯光下闪烁。

高一入学时,游同学体重接近140斤,算得上是“运动困难户”。在学校氛围的感染下,她开始坚持每天在课间跑步,再搭配健康饮食,一年下来成功减重40斤,体能也显著提升。让人意外的是,这学期她主动竞选成为体育委员。“我想带着全班一起动起来,”她说,“现在不出汗反而不自在,锻炼之后学习效率更高。”

细节营造生态,打造健康校园

K649班罗同学在随笔中描绘了这样的场景:“晚自习第一节下课时,教室里只剩下十人左右。球桌和篮球场要靠速度与激情才能抢到;楼栋间总架着羽毛球网;每天晚饭后,从食堂回教室的路上,可以听见乒乓球的清脆撞击,篮球场上的肆意笑声。”

走在明德中学,处处都有运动空间。特别的是,学校的体育设施很多是“学生说了算”。有学生联名建议增加乒乓球台,学校迅速响应,将球台从6个增至14个;移动羽毛球网、计划中的单杠区……学生的运动需求总能被及时回应。

为将这份热情固化为持久的习惯,学校构建了一套兼顾公平与激励的评价机制。每年度的体质健康测试引入第三方机构确保数据客观,结果直接与集体和个人荣誉挂钩:班级平均分前八名、体测“优秀”的学生均会公榜表彰。在所有评优评先中,体测成绩实行“一票否决”,学生必须达到及格及以上才有参评资格。

运动热情蔚然成风,健康管理的理念也从操场延伸至餐桌。2024年起,学校以《湖南省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为指导,推行低油低盐饮食改革。数据显示,食堂日均用油量从38g/人降至26g/人,用盐量从7.2g/人降至4.8g/人。

“减脂餐每天能卖出一百多份,特别火爆。”总务处主任王俊萍介绍,学校不仅聘请营养师设计菜谱,还设立“减脂餐专窗”“半份菜窗口”,并在食堂设置了“健康营养角”,配备体重秤、营养转盘,让学生随时自查健康数据。

这种健康风尚同样感染着教职工。罗同学观察到:“张天飞老师总出现在篮球场上;班主任赵东明老师每天和我们一起跑操。”这种师生同运动的场景,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在几天前,教育部专家组专题调研明德中学体育工作时,对其体育成效点赞。该校党委书记王胜楚表示,从操场到餐桌,明德中学构建了一个“运动-饮食-健康”的良性闭环。在这里,“小胖墩”的减少不是一项孤立的成果,而是整个校园健康生态水到渠成的证明。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