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的父亲以前当过兵,所以在家就总是会听到大人讨论军事方面的新闻。
众人拾柴火焰高,爱国从不分大小。
1999年的中国,正是憋着一股劲搞国防的时候。
广西的5岁娃揣着140元,跑了4趟邮局就为了捐给国家。
如今26年过去了,国家给他的回报让全网沸腾……
1999年的春天,5岁的陈虞文生活在广西钦州的普通家庭。
他的父亲以前当过兵,所以在家就总是会听到大人讨论军事方面的新闻。
就记得有一次,爸爸和朋友聊起给国家捐款建造航空母舰的事。
在一旁玩耍的小陈虞文突然停下脚步,认真插话:“我也要捐!”
没人想到,这个年幼的孩子会如此执着。
那140元是他攒了许久的“家底”,有过年的压岁钱,也有帮家里做家务换来的奖励。
在1999年,这个乡镇居民月均收入不到500的时代。
对一个小孩来说,140元无疑是笔舍不得轻易动用的“巨款”。
更让人动容的是他的一直以来的坚持。
拗不过他的父亲只能陪同他前后跑了4趟邮局,分4次把钱寄给了国家。
小小的陈虞文每次都要特意跟工作人员强调“这些钱要用于造航母”。
他不懂造一艘航母需要天文数字的投入,也不清楚140元在庞大的国防预算中多么微不足道。
他只是凭着朴素的想法认定 “有航母就没人敢欺负我们”。
而这个念头的背后故事,才是当年刻在国人心中的真正的痛。
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三位记者不幸牺牲。
看着电视里循环播放的画面,大人们满脸的悲愤。
而这些痛心的画面,也都在小陈虞文心里留下了深深印记。
长大后,他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
当时就天真地想:如果我们也有强大的航母,是不是别人就不敢这样欺负咱们了?
寄完钱的小陈虞文,每天都盼着能收到航母的消息。
时隔几个月,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件跨越千里寄到了他家。
甚至信封上还有“总装备部司令部综合局”的落款,这让全家都感到意外又感动。
信里的内容也格外暖心,只看到工作人员在信中写道。
你四次给总装备部寄来的140元捐款,我们都收到了。
对你支援国防建设的行动,表示感谢。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现将你的捐款如数退回,请查收。顺祝新春快乐,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随信的还附上了一张红色的新年贺卡,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份童真爱国情的珍惜。
这封回信和贺卡,成了陈虞文最珍贵的收藏。
虽然长大后他记不清收到回信时的具体心情,但这份来自国家的认可,一直悄悄激励着他。
随即他渐渐成了彻头彻尾的军迷,读书时经常去刘永福、冯子材的故居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始终密切关注着军事新闻和国防建设动态。
2014年,他考上浙江一所高校的法学专业,毕业后前往北京工作。
不管求学还是工作,航母梦始终在他心里。
2012年辽宁舰入列时,他激动地再次给部队写了信,这一次还收到了部队的电话回复。
工作人员像当年的回信一样,勉励他继续关注国防、好好学习。
2025年,距离陈虞文捐款已经过去26年。
当年5岁的小男孩,如今已是30岁的职场人,而国家给的“回报”,远比他当年想象的更震撼人心。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入列海军,这艘由瓦良格号改造而来的航母,结束了中国没有航母的历史。
陈虞文守在电视前看完了全程直播,激动得彻夜难眠。
他真切感受到,自己小时候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正式交付海军。
这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航母,实现了国产航母零的突破。
看着新闻里山东舰劈波斩浪的画面,陈虞文忍不住感慨。
国家海军发展速度太快了,真是 “一步跃千年”。
2025年11月5日,福建舰入列授旗仪式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
这艘搭载电磁弹射技术的先进航母,让中国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
11月10日,中国船舶集团官方发文,专门邀请陈虞文参观,并准备了福建舰入列纪念手表。
“愿它记录强军梦圆的荣光,也见证您作为特殊‘军迷’的炽热情怀”。
“小时候的航母梦终于实现了!”陈虞文在回应媒体时难掩激动。
对他而言,最好的回报从不是物质奖励。
是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是看到三艘航母列阵深蓝,是真切感受到“再也没人敢轻易欺负我们”。
这份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自豪感,比任何东西都珍贵。
140元的“原始股”,赚来的是民族底气。
个人的微小心愿,遇上国家的砥砺前行。
便会绽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份双向奔赴的爱国情,终将照亮强国之路。
来源:乐见Talk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