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有望被治愈!国产原研新药“贺普拉肽”取得重大突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6:01 1

摘要:这项研究显示,该药物在部分慢性乙肝患者中实现了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清除,达到了国际公认的乙肝治愈最高标准——灭菌性治愈。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乙肝治疗领域正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近日,在第76届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年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乙肝创新药贺普拉肽(Hepalatide)公布了令人振奋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

这项研究显示,该药物在部分慢性乙肝患者中实现了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清除,达到了国际公认的乙肝治愈最高标准——灭菌性治愈。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乙肝治疗领域正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乙肝治愈的医学难题与新希望

乙肝病毒难以根治的关键在于其基因组DNA进入肝细胞核后,会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作为病毒复制的稳定模板。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虽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难以彻底清除cccDNA,导致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医学界将乙肝治愈分为两种类型:功能性治愈(血清HBsAg清除)和灭菌性治愈(肝内cccDNA清除),后者被认为是乙肝治愈的最高标准,也是医学界长期追求的目标。而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原研创新药物贺普拉肽,其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均被"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

贺普拉肽的独特作用机制

贺普拉肽是一款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乙肝创新药,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抗病毒药物,而是一种乙肝病毒进入抑制剂,通过靶向肝细胞表面的NTCP受体,阻断乙肝病毒颗粒进入肝细胞,从而从源头上遏制新感染的发生。

这一机制与现有疗法形成互补。核苷(酸)类似物主要抑制病毒逆转录过程,干扰素则激活免疫系统并诱导抗病毒状态,但二者均无法有效清除已存在于肝细胞核内的cccDNA。而贺普拉肽的加入,有望切断cccDNA的“补充来源”,为彻底清除病毒储存库创造条件

II期临床数据亮眼:部分患者实现“灭菌性治愈”

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纳入了96名干扰素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其中77名HBeAg阳性,19名HBeAg阴性)。患者按1:1:1:1随机分为四组,在为期48周的疗程中,所有组别均接受每周一次的PEG-IFN α-2a(180µg),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每日一次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贺普拉肽(2.1mg、4.2mg、6.3mg)或安慰剂,给药时长为24周。

研究结果显示,在HBeAg阳性患者中,添加4.2mg贺普拉肽的联合治疗,病毒学应答率大幅提高至83.3%,显著高于PEG-IFN+安慰剂组的44.4%(p

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发现,在部分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肝组织中,cccDNA达到了检测不到的水平。4.2mg剂量组中33.3%(1/3)的患者cccDNA检测不到;6.3mg剂量组中40.0%(2/5)的患者cccDNA检测不到;而PEG-IFN+安慰剂组中,所有患者的肝内cccDNA仍然可检测到。

这意味着,贺普拉肽联合PEG-IFN疗法,首次在临床试验中实现了部分患者的“灭菌性治愈”,这是乙肝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

在安全性方面,联合治疗耐受性良好,除PEG-IFN单药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外,未出现可归因于贺普拉肽的额外不良事件。这为后续更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不仅清除病毒,还重塑治疗格局

除了cccDNA的清除,联合治疗还显著降低了血清HBV前基因组RNA(pgRNA)水平——这是cccDNA转录活性的重要标志物。24周时,4.2mg剂量组患者的HBV pgRNA较基线平均下降3.15 log10拷贝/mL,优于对照组的2.52 log10拷贝/mL。尽管部分患者HBsAg仍可检测(可能源于整合型病毒DNA),但cccDNA的减少为后续功能性治愈(HBsAg清除)奠定了基础。

尤为关键的是,贺普拉肽成功逆转了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的天然耐药性。这类患者通常对现有疗法反应不佳,长期面临肝硬化、肝癌风险。如今,一种新的联合策略为其打开了治愈之门。

临床应用前景与展望

贺普拉肽的突破性进展为乙肝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不仅为追求“灭菌性治愈”提供了可能,更通过逆转干扰素耐药性,为那些对现有治疗应答不佳的“大三阳”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目前,该药的III期临床试验即将启动。若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贺普拉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实现cccDNA清除的乙肝治疗药物,或将改写慢性乙肝的治疗范式。

来源: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