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的焦点不只是会议室里那两个领导人说话,会场里的发言、签字这些事情当然重要,不过外面每一条消息、每一次媒体解读也会影响这次会谈怎么发展和大家怎么看。一次见面既有台上说清楚的话,又有台下麦克风之外很多声音,把视线移到会场外边,能看到另一些值得判断的东西。
那天的焦点不只是会议室里那两个领导人说话,会场里的发言、签字这些事情当然重要,不过外面每一条消息、每一次媒体解读也会影响这次会谈怎么发展和大家怎么看。一次见面既有台上说清楚的话,又有台下麦克风之外很多声音,把视线移到会场外边,能看到另一些值得判断的东西。
事件被关注的一个起点,是会晤开始前一条社交媒体信息。会议还没有在官方日程上公布为大众所知时,“G2会谈即将到来”这条动态率先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不像传统外交发布的节奏来得那么慢,是一个改变。那条消息很快就被人报道、转发,成为引爆点,大家通过社交平台迅速得到消息,在很短时间里对这件事展开讨论和猜测,让除了官方话语以外的解读有了前所未有的扩散速度与影响力。
这种直接面向公众发布外交信息的做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路线。以前的外交消息都是通过官方渠道分步骤地公布出去,这次却绕开了常规途径,先让一个重要的事情交给社交平台去公开,这是个人传播风格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交平台在现代外交中崭露头角的新功能,它能让更多普通人立刻参与到话题之中来,把原本属于专业范畴的外交议题带入到大众讨论的空间当中,这样的传播节奏会产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信息被多方解读了之后,外界对细节的关注度被放大化处理,于是各种猜测便开始充斥着舆论场。
会谈正式内容里有一条思想,是关于怎样对待两国关系的基本态度。会谈传达出一种思路:美国的发展目标与中国的发展目标未必会冲突,两者可以并行发展。把这种模式当作互相兼容的路子来认识,也许有助于打破零和博弈的老看法,要把这样的想法变成现实状况,就要让理念上的共识变成实际政策上的配合,在具体问题上要更多地对接起来,建立起信任,并且设立起管理分歧的机制。
经济上,两国存在互补性。美国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占优,中国则在制造能力与内需市场方面有优势,根据这些互补之处,双方若想扩大合作意愿,贸易及投资上的互惠可能性很大,贸易摩擦一直持续着,给两国企业和普通劳动者带来了实际影响,美国一些行业如农业和制造业,在过去的摩擦中曾感受到压力,会谈传递出的缓和信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这些行业的紧张感,并且为企业的决策以及雇佣预期营造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
全球性问题也是一块不能忽视的地方,气候变化是最直观的一个例子:两国都是主要排放国家,减排效果是否好对全世界的气候目标至关重要。如果能在节能减排、开发清洁能源方面携手合作,在《巴黎协定》落实及全球减排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公共卫生同样需要双方的合作交流来分享防控与应急处置经验,提升全世界处理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反恐、网络安全等跨国界的问题也需要一定协调而并非完全对立的状态。
会谈结束之后的公开评价,表示参加者对结果抱有乐观态度。这种乐观的公开表达能缓和国内由于对立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压力,并给政府在国内政策调整上提供方向感,使市场及公众对于未来关系走向有所预期,在国际层面上,则向其他国家传递了通过对话解决的可能性,有利于改善多边合作氛围。
一次会面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理念的提出很重要但不足以保证长期成果,现实中有许多阻碍,政策对接要花时间,互信积累也需要过程,分歧管理要有制度安排。会谈释放出的积极信号需要靠后续行动去巩固,否则舆论上的短暂热度很快就会被新的摩擦或者误解所取代。
会谈里没聊到的一些事情也受关注,比如台湾问题在媒体关注度榜单上的敏感程度,一些媒体会特别注意那些没有出现在公开声明里的点,觉得这些被忽略的地方本身就有意思,社交媒体和非官方渠道在这期间起到了放大的效果,它们经常比正式宣讲更引人注目,也更容易把人们带入对细节的各种猜测当中,这让外交信息的传达变得很棘手:怎样才能在开放的信息环境下保持自己的话清晰明了,不让别人误解或者紧张。
这种新的传播环境之下,公众参与外交话题的方式就变了。信息从发出去到开始讨论的时间被缩短了,它的覆盖面也被扩大了,解读的层次也变得更多元化。各种各样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了对会谈的各种不同的解读网络。决策者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既会感到压力,也会得到提醒,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舆论可能会被放大的情况,而且必要时还要提供更多的事实以及背景说明。
从战略上看,如果双方能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为原则,长期保持沟通,会为关系的稳定提供条件。这样的方向是需要时间来做的,并不是靠几次高层会面就能完成的。将“共存共荣”落到实处,要细化合作项目,建立可操作的合作机制,在执行中培养信任感,让大众和企业看到实实在在的可持续的利益,才能真正实现理念向更稳固的结果转变。
这次会面带来的影响不会局限在两国身上,一个更加安稳的中美关系能减少全球的不确定性,给其他国家留下更多政策上的余地,也许还会促使多边合作机制得以恢复或者增强,如果只是短暂的姿态没有后续的实际举措,那么各国对于两国关系的忧虑就可能不断重复上演。目前的局面蕴含着机遇也包含风险,要用持续不断的对话以及实际可行的行为去抓住机会化解危险,最终使两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都能够获益。
来源:沉着叶子fGaXp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