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检察丨呼伦贝尔海拉尔区检察院“三大品牌”协同普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8:58 1

摘要:“本案被告人采用投票评选的诈骗套路,受害群体多为学生家长,我们可以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推出一期普法视频……”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检察院检委会会议室内,一场关于新型诈骗犯罪案件的讨论正在进行。

“本案被告人采用投票评选的诈骗套路,受害群体多为学生家长,我们可以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推出一期普法视频……”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检察院检委会会议室内,一场关于新型诈骗犯罪案件的讨论正在进行。

检察官助理不仅就案件定性发表见解,还提出延伸普法的具体建议。这是海拉尔区检察院青年检察人员列席检委会制度的创新实践,也是海拉尔区检察院助推普法工作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海拉尔区检察院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构建起以“菁鸿海检”人才品牌为引擎、“青苗未检”文化品牌为纽带、“益民察话汇”宣传品牌为根基的普法工作新格局。

在第十七届西部法治论坛上,海拉尔区检察院青年检察官助理赵林作为自治区代表,沉着自信地阐述对民间借贷司法实务的思考,赢得与会专家认可。这背后是海拉尔区检察院着力打造的“菁鸿海检”人才品牌的有力支撑。

海拉尔区检察院构建“引领式+渐进式+系统式”立体培养体系,领导干部带头化身主讲人,将专题讲堂开在办案一线,努力实现理论学习与实战应用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探索推行检察官助理列席党组中心组学习、检委会等重要会议机制,让他们在重大复杂案件决策过程中近距离学习、全方位锻炼,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海拉尔区检察院创新实施业务行政互促互融机制,推动业务骨干提供一线案例素材,宣传创作普法产品,打造“办案即普法”协同作战模式。此外,出庭公诉、检察听证、司法救助等每一个履职环节都被视为移动的、行走的普法课堂,检察官在释法说理中彰显司法公正,高质效办案本身成为法治信仰最生动的诠释。

“检察官阿姨,我考上大学了!”曾因犯罪被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少年,在查询高考成绩后第一时间向检察官报喜。这样的暖心故事,在海拉尔区检察院“青苗未检”团队的履职笔记中还有许多。

海拉尔区检察院构建“专业支撑+沉浸体验+多元共振”未成年人普法新生态,将普法教育融入涉未成年人司法办案全过程,创新采用“办案+警示”双轨模式,通过开设法治课堂、组织参观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模拟法庭等多样化方式,成功帮助60余名迷途少年重返人生正轨。

“法治夏令营”“志愿研学”……海拉尔区检察院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突破传统说教式普法局限,系统梳理分析辖区内未成年人高发、易发犯罪类型和特点,创作8部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模拟法庭剧本,精心提炼形成未成年人法律风险警示“图谱”。

海拉尔区检察院联合教育、团委、妇联、关工委等7家单位,成功举办海拉尔区首届“青苗杯”中小学生法治作品评选活动,鼓励孩子们通过书法、绘画、征文、微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对法治的理解,激发青少年的法治想象力与创造力。

检察官化身“法治主播”,开设“以案释法”“普法小课堂”等栏目……这种接地气的普法方式是“益民察话汇”品牌的生动体现。

据了解,海拉尔区检察院打造覆盖多平台的新媒体矩阵,近万名粉丝在此获取法治资讯。检察官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结合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例,把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法治理念变成百姓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家常话”。此外,该院创新“体验式”普法场景,探索运用“实地走访+公开听证+现场普法”模式,主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亲临案件现场、参与公开审查,将法律监督过程变为一堂生动、直观、深刻的法治公开课。

来源:呼伦贝尔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