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财第一步,点赞加关注[中国赞]今天海哥和大家聊一聊女外卖员,在今天的中国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外卖员不再是清一色的男性,女性骑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发财第一步,点赞加关注[中国赞]今天海哥和大家聊一聊女外卖员,在今天的中国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外卖员不再是清一色的男性,女性骑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她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年龄段,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母亲、妻子、家庭经济“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女外卖员越来越多,真的是女性崛起的表现吗?还是生活太难,把她们逼到了街头?
生活压力大,越来越多女人被逼上街
外卖这个行业,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飞速发展,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2022年到2024年,仅美团平台的女性骑手数量就从51.7万人增长到了70.1万人,两年增长幅度高达35.6%,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整个骑手群体的平均增速。
这组数字背后,藏着的是一群人的生存现状。
她们是谁?并不是年轻的白领下班兼职,也不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她们的平均年龄是37岁,大多数是已婚女性,96.6%已经有了孩子,72.8%正在抚养未成年子女。
她们的履历上写着,曾经是服务员、保洁、流水线女工、服装厂工人,还有些曾在个体门店、县城小作坊打过工。
这些原本养家的工作,现在去哪了?
答案是,岗位消失了。
餐饮业不再需要那么多服务员了,海底捞搞起了自助小火锅,盒马推出拼好饭,顾客自己点、自己取,老板更愿意请会拍视频、会操作系统的年轻人,服务员不再吃香。
制造业也在升级,很多低端工厂倒闭,或者直接换成自动化设备,招聘时更倾向熟练男工,中年女性因为手速慢、不会调机器、培训难度大,被悄悄“挡在门外”。
原本还能在家做点手工活的女性,过去依靠的那些小作坊、小微企业,如今也撑不住了,原材料价格涨了不说,大厂订单也没以前多,县城的小作坊一间间关门,曾经可以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赚钱的机会,也随着这些小厂消失了。
于是,送外卖,成了她们的退路。
外卖平台成了“最后的路”
平台不会嫌你35岁、45岁、甚至55岁,不像很多公司一看到“年龄超标”简历就直接刷掉。
平台的规则很简单:你跑得多,赚得多,跑得快,收入高,系统不讲感情,也不问你有没有孩子、有没有病,只认数字。
然而这看似公平,但却把所有人都变成了“机器”。
2024年,全国家庭平均负债达到了15万元,几乎一半是房贷,而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只有10万元,想要还清债务,需要一家三口不吃不喝一年半。
在这种压力下,很多家庭的男人已经力不从心,失业、降薪、创业失败的男人不在少数。
于是,女人出门挣钱,成了家庭的“最后保险丝”,她们中,31.6%是因为原来的工作丢了才选择送外卖,还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曾经试图创业,失败之后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她们没时间犹豫,更没有精力寻找“理想工作”,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孩子的奶粉钱、房贷的月供、老人的医药费填上,送外卖,起码能挣到现钱。
虽然这份工作看起来自由,但实际上一点也不轻松,很多女骑手每天要工作10小时以上,早上送学生餐,中午送快餐,晚上送夜宵。
夏天40度、冬天零下,她们照样得跑,来了例假也得咬牙坚持,有的甚至带着婴儿一起送,把孩子塞进外卖箱。
她们不是没有梦想,而是没有退路。
骑手岗位也不再轻松,竞争白热化
别以为送外卖是唾手可得的工作,这个行业的竞争,比想象中要激烈得多。
一个订单,可能有大学生、失业白领、中年男人、刚生完孩子的妈妈在抢,现在连年轻人都开始抢骑手的活了。
很多应届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也加入了这个队伍,更有一些原本在直播间、工厂、医院的年轻人,也开始跑单补贴家用。
在一个站点,半年流转率高达90%,十个人进来,半年后只剩一个,不是撞伤了,就是累倒了,还有的是被系统罚怕了。
平台系统说白了就是算法,不管你有没有孩子,不管你是不是女人,只看送达速度、好评率、接单率。
跑不快、接单慢、被投诉,就会被“限单”甚至停单,有的女骑手为了多接一单,宁愿不吃饭、不喝水。
她们本来就要分心照顾孩子、处理家务,还要面对系统的“无情”,平台不会因为你是母亲而手下留情,也不会因为你身体不舒服而多等一分钟。
而且,站点大多由男性骑手主导,环境不够友好,有时候会听到荤段子,有些人不讲规矩,甚至有性骚扰的风险。
她们既要跑单挣钱,又要保护自己,还要护着孩子,“一人分三角”,实在太难。
很多人以为这是“女性独立”的表现,其实只是她们在生活面前的被动选择,不是她们要强,而是生活不允许她们示弱。
她们在撑家庭,也在撑社会
虽然外卖行业环境艰苦,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女骑手普遍细心、耐心,汤不洒饭不漏,好评率比男骑手高得多,有的站点管理岗位,女性占比已经超过三成。
她们不仅送饭,还送情绪,很多客户说,女骑手送来的饭菜更整洁、态度更温和,平台也开始注意到她们的价值,一些女性骑手被提拔为组长、培训员、调度员。
而在家庭里,女人挣钱了,话语权也提升了,丈夫开始分担家务,孩子对妈妈多了理解,甚至有的家庭角色实现了“互换”—男人在家带娃,女人在外送单,这种变化,正在悄悄发生。
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那句扎心的话:女骑手的激增,表面上是就业选择多了,实则是传统岗位减少了,不是她们想送外卖,是其他工作都没了。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让这么多中年女性在烈日下、寒风里奔波,她们应该有更多选择,比如社区岗位、灵活就业保障、技能培训、稳定的社保。
她们不是“边缘人”,她们是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结语
女外卖员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变化的真实写照,她们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压力,是岗位转变的无声淘汰,是经济结构重构的必然结果。
她们用自己的双手在撑着家庭,也在撑着这座城市的运转。
生活从不温柔,但她们没有低头。
既然她们愿意为家庭拼搏,我们又该为她们创造怎样的未来?
看完的家人们,恭喜您离暴富更近了一步,我们下期再见[撒花]
来源:尔康盘点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