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一个共产主义者掌权,从来没成功过,一千年都没成功”,这话是他说给纽约市新任市长、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马姆达尼听的。
有些人还活在冷战里,但世界早已进入另一场竞赛。
这不是我空口说白,美国总统特朗普亲口说出的话,自己就能当证据。
“让一个共产主义者掌权,从来没成功过,一千年都没成功”,这话是他说给纽约市新任市长、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马姆达尼听的。
听起来挺有气势,问题在于这个世界上成不成功不是靠嘴说的,是看谁跑得快、跑得稳、能不能把结果端到桌面上。
这就引出了今天的主角,中国。
11月9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一篇文章一锤定音,中国不但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运行得“相当不错”。
不是“差不太多”,不是“还过得去”,而是“相当不错”。
这句话的爆炸力在哪儿?
对一个仍将社会主义与“失败”画等号的国家来说,它简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而偏偏这耳光还是来自美国的亲密盟友澳大利亚,这就不是普通打脸了,这是“贴脸输出”。
我认真读了那篇报道,关键词很明确,中国在经济和工业上,正在碾压美国。
这意味着那个曾经被西方主流舆论贴上“计划经济末路”、“缺乏创新”、“体制落后”标签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如他们设想的那样“走向失败”。
相反中国选择了一条独特路线,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机制的融合路径,成了21世纪最强大的现代化引擎。
我们得承认特朗普从来不是那种深度政策思考者,他的语言体系更偏向“情绪输出+历史意象”。
这次他把一个纽约市市长的上任,硬是拔高到“千年共产主义幽灵”的层面。
该佩服他脑洞大开,但问题在于他忘了自己正在满世界找中国签关键矿产合作协议。
就在11月他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签署了所谓的“稀土合作”协议。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芯片断供可以制约中国,但稀土断供,美国真扛不住,这不是信仰冲突的问题,这是链条生死的问题。
中国掌控着全球70%的稀土市场份额,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几十年来脚踏实地积累的产业链优势。
过去美国引以为傲的芒廷帕斯矿,早在2002年被中国全面击垮时,他们还沉浸在伊拉克、阿富汗的“价值观改造计划”里。
等他们回过神来,2023年中国已经开始对乌合币、地合音和目等关键矿产进行出口限制了。
这些材料有多稀缺?中国供应了全球80%的乌合币、67%的地合音和42%的目。
而真正恐怖的是中国在这个局上棋了二十年,而美国反应不过三分钟。
临时抱佛脚启动澳美稀土协议,意义就像是在航母离港后往码头送燃料。
早在中国刚入世贸的2001年,美国媒体的主旋律是:“这就等于他们默认资本主义优越”。
结果2025年了,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没有“制度瓦解”,反而跑出了AI飞跃、制造业升级、供应链反控的三重加速度。
我并不是在神化中国体制,而是在陈述一个美国学者也承认的事实,中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有组织现代化实验室”。
AI是人类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在大多数人以为中国还在苦追OpenAI的时候,中国科技企业“深度求索”干了件大事,发布了一个性能可比GPT-4,但成本仅为其零头的AI模型。
这背后是个底层逻辑,中国体制有能力整合资源,在特定战略方向上快速组织突破。
这不是把技术拿来做爆款APP,而是把技术升维,做国家级生产力工具。
社会主义到底能不能搞现代化?
过去几代中国人已经用答案反击了遍地“失败论”,GDP总量跃升全球第二,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将近30%。
数字经济规模全球第一,科创全球专利数超美国;稀土、锂矿,新能源链全面上游制高。
接下去会发生什么?
中国的“产链再全球化”会让更多国家绕开美元规则,走实用主义通道,美国的“选票政治”还会制造一波又一波的战略震荡。
稀土、锂、AI这几大领域,变成准军事级别资源分配;对冲主义席卷全球,传统西方力量体系失衡加剧。
而中国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稳住基本盘,保持战略定力。
别以为这话是在“喊口号”,实际上中国已悄悄完成三个关键动能布局。
以“东数西算”为核心的数字深耕战略;以“一带一路+产能输出”为抓手的新型双边布局;以“全链可控”为目标的自主科技深水区开拓。
很多人老想着用西方经验当尺子,去丈量中国制度,问题在于中国不是另一个美国,更不是苏联的翻版,它是一个新范式的实践者。
当澳媒不再用意识形态去观察中国,而是用现实主义视角来看“中国模式”,这就是国际叙述的退烧剂开始生效。
也希望特朗普听进去这一句话,中国不但“运行得相当不错”,还可能比你想象的,跑得更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黄氏说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