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5岁以上的老年人,确诊糖尿病后,往往会被“控糖”两个字压得喘不过气。有人每天测血糖三次,吃饭前后都计算碳水;有人把降糖药一粒不落地吃到胃痛;还有人因为一两次血糖飙高,整夜睡不着觉。
65岁以上的老年人,确诊糖尿病后,往往会被“控糖”两个字压得喘不过气。有人每天测血糖三次,吃饭前后都计算碳水;有人把降糖药一粒不落地吃到胃痛;还有人因为一两次血糖飙高,整夜睡不着觉。
血糖的确要控制,但并不是越低越好,更不是越快越好。对于老年人来说,“严格控糖”这件事,有时反而像一把双刃剑。不少人总觉得,只要血糖降得够快、够低,就能逃过并发症。
但现实却常常事与愿违。尤其是65岁以上的人群,身体代谢能力下降,盲目追求低血糖值,反而更容易伤身。研究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过于严格,甚至低于正常范围,出现低血糖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低血糖并不只是“头晕眼花”那么简单,它可能导致跌倒、意识模糊,甚至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往往悄无声息,却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肌少症是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隐患。很多老年人在控糖的过程中,限制主食、减少蛋白质摄入,以为这样更健康。
可久而久之,肌肉流失加快,走路变慢、站久腿软,连提菜都费劲。长期肌肉质量下降,本身就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反过来又加重血糖波动,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除了肌少症,还有一个被反复验证的风险是营养不良。一些老人为了“降糖”,每天饮食清淡到几乎没有油盐,甚至连水果都不敢碰。
以为这样能控制糖分摄入,结果却换来贫血、免疫力低下、伤口愈合变慢这些问题。身体像一座房子,地基一旦松动,再好的“血糖值”也撑不住健康的整体结构。
骨质疏松也是隐藏在控糖背后的“沉默杀手”。有研究指出,长期服用某些降糖药物的老年人,骨密度会逐渐下降;加之运动减少、钙摄入不足,骨折的风险也随之提高。
而一次骨折,对老年人的打击往往是毁灭性的,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可能引发长期卧床、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
多重用药的风险也需要格外警惕。不少老年人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慢病,每天服药多达五六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控糖药物一旦调整不当,可能出现药物叠加效应,带来肝肾负担、胃肠不适,甚至药物间的相互拮抗。
再说到认知功能下降这个问题,很多人想不到它和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其实,大脑对血糖的依赖度极高。
一旦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大脑供能不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慢等问题就会慢慢显现。一些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背后可能就藏着频繁的低血糖发作。
在我的观察中,有位老人血糖一直波动不大,但总觉得“降得还不够”,于是加大药物剂量,结果不仅常出现头晕、出汗,还开始记不住家人交代的事情。后来调整控糖目标后,状态反而稳定下来。这不是个例,而是越来越常见的现象。
控糖的目的,从来不是数字上的漂亮,而是整体健康的平衡。尤其到了一定年纪,目标就不该只是“空腹血糖多少”“糖化血红蛋白多少”。
而应该是:走得动、吃得下、睡得好、心态稳。当一个人把生活过成了“围着血糖转”,其实已经偏离了健康的本质。现实中很多老人以为“严控血糖”是对自己负责,但其实,身体需要的从来不是极限的控制,而是科学的适度。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老年糖尿病管理指南》早已明确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可适度放宽,不应与年轻患者雷同。这不仅是对身体状态的尊重,也是对生活质量的保护。
在一项2023年发表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比了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一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6.5%左右,一组维持在7.5%至8%之间。
结果显示,后者在认知功能、跌倒风险、营养状态等方面的表现明显更好。这说明,适度控糖并不意味着放任血糖,而是根据个体情况做出最符合实际的判断。
我们常说“治未病”,但更重要的是“知何时止”。65岁的人,不是再去拼命压低血糖的年纪,而是要学会与慢病共处、与身体对话。
生活中那些看似“严格自律”的习惯,有时其实是一种偏执。真正的健康,是在科学理解中找到自己的节奏,而不是在数字里迷失方向。
有人问,难道控糖不重要了吗?当然重要,但重要的是如何控、控到什么程度、为谁而控。不能为了一个理想的数值,牺牲掉肌肉、骨骼、认知、情绪这些真实的生命组成部分。血糖是指标,不是全部。它像仪表盘上的一个指针,仅仅提供参考,而不是掌控方向盘的手。
每次门诊,我最担心看到的不是血糖略高的指标,而是那些“血糖正常却状态糟糕”的老人。他们的脸色灰暗,走路踉跄,记忆力减退,食欲下降,却还在坚持“再降一点,再控一控”。这时候我往往会停下来问一句:你控的,是血糖,还是生活?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刘玉芳,陈丽娟,张晓敏.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05):512-517.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糖尿病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7):551-556.
来源:陈医师讲科普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