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警务 | 警社共治,筑牢交通管理新锚点守护一方平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7:53 1

摘要:为净化城市的交通秩序,进一步整合治理交通环境的社会力量,在市局“进建商”、“联访解”、社情民意“三本账”等机制的牵引下,西咸新区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执勤三中队深耕“一村(社区)一警”工作机制,化难点、解难题、保民生,持续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乱

阳光讯(记者 缑青翠)为净化城市的交通秩序,进一步整合治理交通环境的社会力量,在市局“进建商”、“联访解”、社情民意“三本账”等机制的牵引下,西咸新区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执勤三中队深耕“一村(社区)一警”工作机制,化难点、解难题、保民生,持续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乱象区域整治等工作,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效能。

紧盯民生抓秩序

“交警同志费心了,如今,小区周边道路换了新装!”11月10日,辖区成国右岸小区居民张大妈,在带娃遛弯时感叹道。

成国右岸小区临街迎宾大道,住户2029户、人口5557人(老人551人,未成年人1107人),经摸排小区有机动车570辆,二三轮电动车982辆。周边交通秩序复杂、群众出行需求频繁、安全隐患突出,在辖区周边交通环境治理中,民警找痛点,解难题。通过走访居民、分析事故数据,打造一个长期固定的交通安全知识传播阵地,以教学、体验、互动等形式,融入进村民的生活中去,让村民主动学习,自主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民警抓住“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多次与街办、社区进行座谈,积极与小区物业对接建立成国右岸社区学堂。同时以社区学堂、马路学堂、周陵分队、隐患专班街办交通安全联络员等多支力量密集布防,构建起“学堂值守区、街面巡防区、密织网格区”的三级巡防圈。

为确保交通事故可防可控,民警以成国右岸社区学堂为阵地,整合梳理出“一五五”工作机制,即在社区学堂连续佩戴头盔打卡满30天,可凭打卡记录在社区驿站或社区学堂,领取纪念品一份。同时通过违法劝导、警示教育、违法登记抄告、隐患治理、执勤体验等方式对社区周边存在的人、车、路、环境隐患严防死守。

此外,民警还在成国右岸社区学堂设立“共享头盔”专柜,以解部分群众的燃眉之急。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理,小区群众的头盔佩戴率提升30%,闯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道路通行秩序明显改善,小区周边道路及涉及居民的事故率明显降低,居民安全感与满意度显著提升。

齐抓共管保平安

“师傅,规范停车,方便你我他。”11月11日,民警在陵召小学周边维护交通秩序时,向接送孩子的群众反复引导。

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管理,一直是民警心中的难题,既要让家长接送孩子方便,又要保通畅保安全。民警坚持主防的工作理念,牢牢将校园周边安全抓在手中。

陵召小学位于迎宾大道与咸宋路交叉口转盘的东南角,在校师生1200余人,此处大货车途径多、上下学期间交通流量大,极易发生拥堵,同时也存在潜在的事故风险隐患。

民警发挥“警+校+家+企”作用,积极与学校、赛特奥莱商场对接,在商场内部特定时段预留接送学生家长专门停车位,并通过预留车位编号将该区域划分为六排、24个小网格,家长在停车的时候可按照班级编号,顺序停放,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家长在停车时影响到赛特奥莱顾客停车秩序,又可以使他们对号安心停车。同时,民警与校方实际查看评估,在学校的西北角及陵召转盘东北角划定两个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这样既缓解了路面上下学期间此路段的交通压力、治理了交通乱象,又解决接送学生家长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难题。

不断消除风险隐患,探索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的长效机制。护学岗警力联合学校家委会志愿者、保安建立了安全通道,在上下学期间将学生护送到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保障了学生的通行安全、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

警社共治,持续抓紧交通管理新锚点,将交通安全管理的和谐之声、安全之声送进群众的心坎。西咸公安将以交通文明助推乡村振兴工程为起点,不断筑牢农村地区道路安全屏障,切实守护一方平安。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