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八套昨晚又破4.2%,我妈把遥控器护得死死的,谁换台就急眼;我刷手机一看,豆瓣4.8,满屏一星“狗血”。
央视八套昨晚又破4.2%,我妈把遥控器护得死死的,谁换台就急眼;我刷手机一看,豆瓣4.8,满屏一星“狗血”。
同一部《四喜》,母女俩隔着沙发像活在平行宇宙——这破分差,比股市还刺激。
先别急着站队。
收视率28%落在35—55岁女人里,说白了就是把爸妈那辈的“血压密码”摸到透:丈夫一死,婆婆立马抱骨灰盒逼媳妇“留后”;还没缓过气,DNA报告甩脸上,说好的亲孙女秒变“野种”;最离谱的是养父母怕闺女追查,真敢去医院开一张“精神异常”证明,门一锁,窗帘一拉——活脱脱密室养胎。
长辈看得直拍大腿:这不就是老张家那点破事嘛!
年轻人却皱眉:医院、派出所、居委会集体下线?
演员这关更魔幻。
童瑶素颜蹲产房两周,把孕妇的“外八字”走姿学了个九成,哭戏一镜到底,镜头怼脸也没塌;蒋欣掀桌那场,手腕旧伤直接肿成馒头,还是“咔”一声把整块玻璃拍碎,短视频3亿播放,全在刷“姐姐带感”。
可另一边,许娣又把“恶婆婆”演成复读机,一瞪眼一撇嘴,网友直接把她P成表情包;黄明昊送外卖的戏份,前几集木得像个走错片场的爱豆,最近为了救小姑娘被车撞,嘴角带血还知道先递餐,风评才稍微回血——原来流量想翻身,得靠“车祸”送热度。
业内看的是另一组数字:2023年“家斗”情节用量飙到67%,比三年前足足多了两成。
编剧协会连夜起草“家庭剧创作指引”,核心一句——“冲突可以要,但不能只剩冲突”。
说人话就是:观众可以陪你哭陪你骂,但你不能天天把户口本摔脸上。
沈严这次采访里也在“找补”,说所有雷点都找过真实案例,可现实魔幻≠剧情合理,就像把榴莲臭豆腐火锅炖一锅,食材都真,味儿能熏死人。
最尴尬的是播出节奏:临时接档,写一遍拍一遍, audience的声音连夜就能写进明天的剧本。
于是出现滑稽景象——左边蒋欣刚吼完“我命由我不由妈”,右边童瑶就圣母附身“咱们还是一家人”。
观众像坐着弹幕过山车,情绪被拽得比毛巾还拧巴。
上一秒#蒋欣掀桌好解气#热搜,下一秒#童瑶不争气#跟上,平台偷着乐:吵吧吵吧,吵出日更kpi。
说到底,《四喜》就是一面镜子:爸妈看到家长里短,我们看到逻辑塌方;广告商看到4.2%,豆瓣看到4.8%。
两边都没错,错在国产家庭剧把“狗血”当速效救心丸,图一时爽,却忘了真正的生活冲突不靠囚禁、 DNA、争遗产也有万钧之力——有时候,一顿凉掉的年夜饭就足够让人崩溃。
下次遥控器再被抢走,不妨陪她看十分钟,顺便问一句:“妈,真遇上这么毒的婆婆,你咋办?
”老太太大概率会回:“哪用得着掀桌?
我一拖鞋就解决了。
”——现实比剧精彩,可惜编剧不敢这么写。
来源:场景SkZ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