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奶奶4》上线那天,我蹲在地铁里刷手机,弹幕把屏幕挤得只剩一条缝,旁边大叔瞄一眼直接笑出鹅叫——这剧有毒,1.2亿播放不是刷的,是真人笑出来的。
《太奶奶4》上线那天,我蹲在地铁里刷手机,弹幕把屏幕挤得只剩一条缝,旁边大叔瞄一眼直接笑出鹅叫——这剧有毒,1.2亿播放不是刷的,是真人笑出来的。
听花岛把“家庭吵架”拍成爽文,秘诀简单粗暴:给太奶奶一张毒舌,再给孙子们埋一堆社死现场。
海外寻亲那条线更损,亲孙女在伦敦街头被广场舞大妈认成代购,一秒破防,弹幕齐刷“DNA动了”。
我笑点算高,还是被那句“您先别死,我退税还没填”戳得差点把手机甩出去。
你以为他们只会撒糖?
错。
后台那套AI编剧才是隐藏大佬,把800万条“骂编剧”的评论喂给模型,三分钟吐出一张情绪曲线,哪里该煽、哪里该刀,比老编剧的直觉还准。
以前写20集要脱半头发,现在40分钟搞定一版节奏表,编剧组干脆把AI叫“小祖宗”,每天上香三炷,求它别发疯。
成本高?
确实。
家里家外2单集烧到80万,杜比全景声连锅铲碰撞都分得出铁铲不粘锅,可观众就吃这套。4K画质放大能看到演员毛孔里的震惊,弹幕飘过“这清晰度,太奶奶皱纹里夹着我上周掉的头发”,笑疯。
钱砸下去,播放曲线直接抬头,红果后台技术小哥私下吐槽:服务器差点被挤怀孕。
更离谱的是造星速度。00后韩雨彤拍《宫女扶摇录2》前还在学校食堂抢糖醋里脊,剧一上线,微博涨粉600万,私信塞满“女鹅”。
听花岛签她只花了十分钟,老板一句“你吵架像我妈”,合同甩过去,第二天直飞横店。
现在横店基地六个棚轮轴转,15天出一部剧,演员化妆间贴着大字:别迟到,迟到一分钟,少放十句狠话,播放量掉百万。
盲盒那边更疯。
太奶奶手办顶着一张“嫌弃脸”,20万套秒空,黄牛翻倍卖。
我抢到一个,摆工位上,同事路过顺手鞠躬,嘴里念叨“保佑不加班”,笑死。
IP授权收入冲到15%,财务小姐姐说数字好看得像是P的。
腾讯视频这次直接下场,一口气订十部,还要拍电影版。
内部人透露,合同里藏着一条“会员分账新玩法”,播放量越高,平台倒贴越多,听花岛做梦都能笑醒。
有人担心IP会疲,老板甩话:“太奶奶宇宙刚开到太阳系,急啥。
”
我算看明白,短剧这行,谁先把观众当自家亲戚,谁就能上桌。
听花岛把“家丑”拍成流量密码,再把流量换成钢镚,边数边笑。
下一部《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已经剪完,预告里红军战士抢辣条,弹幕提前预定“封神”。
我设好闹钟,上线那天继续蹲地铁,反正脸笑烂也有太奶奶陪。
来源:巴黎r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