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谯城:杨楼村的振兴密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7:24 1

摘要:谁承想,一个常住人口不足7000人的普通村庄——谯城区古井镇杨楼村,2024年集体经营性收入高达755.1万元,并带动20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今年以来,村集体收入已经突破千万。

谁承想,一个常住人口不足7000人的普通村庄——谯城区古井镇杨楼村,2024年集体经营性收入高达755.1万元,并带动20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今年以来,村集体收入已经突破千万。

从“空壳村”到“明星村”,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答案是:1个核心——白酒产业链;3大支点——振兴工坊、振兴农场、振兴能源;4个直播基地——全年带货923万元;N项配套——光伏、充电桩、交邮融合…… “脑力+体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

村企联建, 把“小作坊”做成“大产业”

走进杨楼村委会西侧安徽劲扬包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赶制金属标牌。“这批订单月底要交付,大家加把劲!”工人左悦的喊声淹没在金属冲压的铿锵声中。公司负责人杨波介绍,每年5000万元的产值正是通过工人们一双双粗糙却灵巧的手变为现实。

“这是我们利用村集体土地建设的54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公司上马配套高端白酒包装金属标牌项目,村集体占股26%,承接古井镇白酒及周边食品企业订单。”杨楼村党委书记张振民告诉记者,该公司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带动200名周边群众就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200万元。

张振民(右)和企业管理人员在交流工作。

杨楼村紧临古井产业园, 2023年以来,杨楼村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清理农村集体“老三资”,科学谋划集体经济“新三样”的部署,利用产业发展优势和现有资源,积极谋划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振兴工坊,让村企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点。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55.119万元。

除了包装公司以外,本着“只能赚、不能赔,投资小、见效快”的原则,村里还投资兴办了亳州市杨楼村振兴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酒盒泡沫等材料,2024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65.71万元,带动100人就业。今年已实现增收530多万元。

走进公司车间,仓库里堆满了原材料。村民徐红影正麻利地将酒盒泡沫材料打包成捆,额头的汗珠在车间灯光下闪闪发亮。“以前种地一年挣不到两万,现在家门口上班,工资加分红,日子有奔头!”她擦了把汗,笑声爽朗。

盘活“老三资”,让沉睡资产变“现金奶牛”

依靠得天独厚的白酒产业优势,杨楼村还开起了自己的直播间。

“这里以前是闲置的老村部,后来区邮政业发展中心帮助杨楼村盘活资源,把这里变成了交邮融合综合服务中心,同时指导我们开展电商快递业务,服务周边企业和村民。”在杨楼村交邮融合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潘效利一边整理快递一边介绍,杨楼村通过客货邮融合,将传统的“老三资”转化为“新三样”,有效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的活力。

该综合服务中心不仅负责接收快递,还设立了直播间,依托当地丰富的白酒生产资源,以直播带货,销售白酒带动一方产业发展。仅电商、直播、快递业务,一年就能给村集体带来200万元收入。

杨楼村一企业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赶制订单。

“家人们,看看这款十年陈酿!扫码下单直接包邮!”距离综合服务中心不远处,杨楼村的第二大直播基地,直播人员正紧盯着直播屏幕。“你看,刚刚开播一个半小时,交易额就达到17000多元。”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直播负责人霍世峰说。放眼望去,直播基地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整箱的白酒,四面墙壁上的酒柜里则是一瓶瓶白酒样品。

“通过和专业的直播团队合作,我们代理了本地30个厂家的白酒产品,共有300多个品种。”张振民介绍,由于杨楼村所处的位置独特,位于古井镇的核心位置,大大小小的白酒企业聚集于此,一方面,白酒企业需要把产品卖出去,另一方面,村集体可以依托白酒资源壮大集体收入,带动一方发展。如今,依托村里的四个直播基地,村集体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收入,这些白酒还可以通过综合服务中心直接发往全国各地,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仅直播这一项,目前销售额已达到923万元,给村集体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

让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使用

杨楼村委会屋后是一条名叫单家沟的小水沟,以前是一条臭水沟。沿水沟两侧,村集体利用零散集体用地建设了振兴农场120亩。2025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带动10人就业。

张振民介绍,村集体利用厂房及农户屋顶资源,建设户用屋顶光伏22户,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带动群众增收2.2万元。同时,由区能源集团布点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个,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运营。

记者在杨楼村采访时,正巧遇上杨楼村正在与星丽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未来共同合作为周边地区提供工程建设服务,一年下来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

有了钱,还得管好钱。

按照各级纪委监委和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部署,更好地发挥监管作用,杨楼村启用了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和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将全村集体“三资”财务管理、资产资金运营、合同签订、收益分配等各类信息,精准录入村集体资产数字化监管平台,并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公布。

截至目前,杨楼村通过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公示各类信息31847条,其中,党务类4041条,三资类472条,工程类15条,财政类26892条。2022年以来,杨楼村召开村民议事会47次,利用村集体经济收益,累计硬化路面2.5公里,安装路灯380盏,修路402条。修缮下水道3500米,抗旱打机井13眼,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探索乡村振兴“谯城路径”

2023年,区委、区政府率先开展全面清理农村集体“老三资”,科学谋划集体经济“新三样”专项行动,聚焦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闲置低效等问题,通过对村集体“老三资”大摸底、大整治、大规范、大提升,推动“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同时充分利用村集体自身资源条件、经营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振兴工坊、振兴农场、振兴能源等项目,进一步优化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为2024年开始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谯城区《创新盘活“老三资”、精准赋能“新三样”》经验做法被列为全国帮扶产业发展暨项目资产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书面交流材料,入选全国帮扶产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

谯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戴伟介绍,谯城区辖21个乡镇,23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81亿元,村均76.56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村215个,占比90.72%,经营收益1.5439亿元,村均65.15万元,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176个,占比74.26%。“预计2025年全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2.07亿元,实现5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经营收益1.68亿元,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190个,占比80%。”

用脑力找准赛道,用体力深耕产业;用监管守住底线,用共享赢得民心——杨楼村的蝶变,是“脑力”与“体力”的双向奔赴。从振兴工坊到直播带货,从光伏发电到观光农业,杨楼村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创新思路,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为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卷。 (刘景侠 文/图)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