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隔近一小时的两段话硬拼到一起,硬生生造出煽动国会山骚乱的假台词,甚至颠倒画面时序误导观众。这波操作直接把白宫惹毛了,怒斥这是100%假新闻。
号称客观公正的百年媒体BBC,居然靠恶意剪辑翻车,还被特朗普追着要10亿美元赔偿!
这事儿得从BBC的纪录片说起。它去年播的《全景》栏目里,把特朗普2021年1月6日的演讲剪得面目全非。
相隔近一小时的两段话硬拼到一起,硬生生造出煽动国会山骚乱的假台词,甚至颠倒画面时序误导观众。这波操作直接把白宫惹毛了,怒斥这是100%假新闻。
结果更刺激的来了,BBC总裁蒂姆·戴维和新闻首席执行官黛博拉·特内斯直接引咎辞职,成为史上首次两位高管同时离职的情况。
特朗普更是得理不饶人,让律师团队发了律师函,要求BBC公开撤回纪录片、道歉,还索赔不少于10亿美元,不然就法庭见。
海外网友看完都炸了,不少人留言早知道他们惯于造假。但咱中国观众看了只觉得常规操作BBC对华的抹黑,比剪特朗普的视频更没底线。
口罩时期,它把同一张抗疫照片反复用还不标日期,再配上刻意调暗的阴间滤镜,硬生生制造负面氛围。聊环保的时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60%以上市场份额的事实视而不见,反倒拼接污染画面,让老外以为中国常年被雾霾笼罩。
关于新疆、监控的报道更离谱,靠道听途说和演员摆拍编故事,全是意识形态偏见。
今年的旅游节目更绝,镜头特意避开高铁、摩天大楼,专挑绿皮火车厕所、老旧民居拍,菜市场里只聚焦蚕蛹、鸡爪子,把日新月异的中国剪成了脏乱差的模样。可笑的是,再怎么刻意引导,镜头里中国路人的善意微笑、街头井然有序的场景,还是戳穿了它的谎言。
我真觉得,BBC的客观公正纯属自欺欺人,说白了就是看人下菜碟的双标党。那它为啥敢这么肆无忌惮?还不是三重buff叠满:历史偏见、政治靠山、经济红眼病。
从历史上看,西方媒体抱着西方中心论的傲慢,不愿承认中国崛起,就搞出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两套自相矛盾的说法,经济波动喊崩溃,技术突破说威胁,完全不讲逻辑。
政治上更明显,西方政客需要中国敌人这张牌要选票、要预算,BBC就跟着跟风炒作。美国国会一开听证会,它的对华负面报道就扎堆出现,妥妥的政客设议题、媒体造舆论。
经济上就是输不起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抢了它家市场,就骂补贴倾销;中国工厂缓解全球芯片短缺,就抹黑技术垄断。再加上负面新闻容易博眼球,BBC靠编中国的负面故事赚流量,形成造假-流量-收益的恶性循环。
但谎言终究抵不过真相啊!随着中国打开大门,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商人、留学生亲身走进中国。
坐过中国高铁,用过移动支付,见过干净整洁的城市,才知道BBC说的全是瞎话。
不少外国网友在社交平台自发反驳:我在上海待了一个月,现代化程度远超伦敦中国菜市场丰富又干净,BBC拍的只是个别场景。
2025年盖洛普民调也显示,美国年轻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已经显著提升,越来越多人不愿被西方媒体的单一叙事忽悠了。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硬实力藏不住。5G基站占全球一半,AI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领跑全球,这些实打实的成就,再怎么剪辑也抹不掉。
在我看来,BBC栽在特朗普手上不是偶然,而是造假媒体的必然结局。
当媒体放弃对事实的敬畏,沦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公信力迟早会流失殆尽。对华抹黑的失效,本质就是谎言战胜不了发展。
中国不用靠反驳谎言证明自己,但也不能放任虚假信息蔓延。保持自信搞发展,主动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中国就够了。毕竟,事实永远比谎言有力量。接下来就看特朗普这10亿索赔能不能落地,而BBC的谎言帝国,估计也快撑不住了。
说到底,靠造假生存的媒体,最终只会沦为国际舆论场的跳梁小丑。
来源:成倚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