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带僧众抗日!贺龙派余秋里邀请,他抬手一枪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7:33 1

摘要:可这安稳日子,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就彻底没了。鬼子的铁蹄踏进华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快就打到了雄县。

和尚带僧众抗日!贺龙派余秋里邀请,他抬手一枪,却让八路军捡了宝

1938年的华北大地,到处都是鬼子的枪声,雄县的乡亲们日子过得提心吊胆,连寺庙里的和尚都没能躲过这场劫难。

段克全是雄县大悲寺的住持,四十出头的年纪,浓眉大眼,平日里穿一身灰布僧袍,待人谦和,乡亲们有难处他都乐意帮。

大悲寺不大,却干净整洁,香客不算多但也络绎不绝,僧人们平日里念经礼佛,还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安稳平和。

段克全不光佛法精深,还练过几年拳脚,是附近有名的侠义之人,谁家受了欺负,他都会出面调解,威望很高。

可这安稳日子,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就彻底没了。鬼子的铁蹄踏进华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快就打到了雄县。

1937年底,河北全境沦陷,雄县的鬼子更是嚣张跋扈,挨村挨户搜刮物资,就连偏远的寺庙也没放过。

一天清晨,十几名鬼子端着刺刀闯进大悲寺,进门就砸,香案被掀翻,经书散落一地,香客们吓得四处躲藏。

鬼子先是抢走了功德箱里的香火钱,又把僧人们过冬的口粮、衣物搜刮一空,连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都没放过。

更让人气愤的是,鬼子盯上了大殿里的镀金佛像,他们掏出刺刀,疯狂刮取佛像表面的金箔,把神圣的佛像划得面目全非。

一名年轻僧人实在看不下去,上前阻拦,被鬼子一刺刀捅倒在地,鲜血染红了佛堂的青砖,段克全眼睁睁看着徒弟倒下,眼里冒着火。

鬼子临走时,还放了一把火,大雄宝殿的屋檐被烧得噼啪作响,僧人们拼尽全力才把火扑灭,可寺庙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看着残破的寺庙、受伤的徒弟,还有乡亲们被鬼子欺压的惨状,段克全再也坐不住了。他把僧人们召集起来,说了句“佛不渡恶,当诛寇”。

三十多个僧人,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早就恨透了鬼子,纷纷表示愿意跟着住持抗日,哪怕舍弃僧袍、拿起刀枪。

段克全当即决定,解散寺庙,带着僧众下山,用自己的方式跟鬼子拼命。他们脱下僧袍,换上粗布衣裳,藏起佛珠,拿起了锄头、扁担。

没有武器,他们就趁着夜色摸进鬼子的据点,抢鬼子的枪支弹药;鬼子进山扫荡,他们就埋伏在山林里,用石头、弓箭袭击。

有一次,一小队鬼子到村里抢粮食,段克全带着僧众在村口的土坡上设伏,等鬼子进入包围圈,他们一声喊,石头、木棍齐飞。

鬼子被打得晕头转向,慌乱中开枪还击,段克全凭借着灵活的身手,绕到鬼子身后,夺下一把三八大盖,一枪打死了鬼子小队长。

这一战,他们打死三个鬼子,缴获两把步枪,还救下了被鬼子抓走的两名妇女,消息传开,乡亲们都为这群“和尚兵”叫好。

之后,段克全的僧众队伍越来越有名,他们不仅抗击鬼子,还保护乡亲们转移,收留受伤的百姓,成了当地抗日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时,贺龙率领的八路军120师正在冀中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得知雄县有这么一支和尚抗日队伍,贺龙很是赞赏。

他找来时任358旅716团政治委员的余秋里,拍着他的肩膀说:“秋里,你去一趟雄县,把这群和尚请过来,咱们一起打鬼子。”

余秋里当时才二十几岁,打仗勇猛,为人豪爽,他听说要去邀请一支僧众队伍,心里也挺好奇,当即带着两名警卫员出发了。

1938年夏,余秋里一行人来到雄县境内,通过当地老乡打听,找到了段克全和僧众们的藏身之处——一座废弃的破庙。

当时天刚蒙蒙亮,段克全正带着僧众们操练,远远看到三个陌生人朝破庙走来,穿着军装,背着枪,他心里一下子警惕起来。

那时候,除了鬼子,还有不少伪军、土匪也穿着类似的军装,到处祸害百姓,段克全吃过鬼子的亏,对陌生人格外提防。

他悄悄让徒弟们藏好武器,自己握紧了腰间的手枪,盯着余秋里三人一步步走近,心里盘算着:要是来者不善,就跟他们拼了。

余秋里看到破庙前的段克全,笑着走上前,伸出手说:“这位大师傅,我是八路军的余秋里,是贺龙师长让我来……”

话还没说完,段克全以为他们是伪军假扮的,抬手就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枪响,子弹擦着余秋里的耳边飞了过去。

余秋里吓了一跳,赶紧停下脚步,警卫员立刻举枪对准段克全,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眼看就要打起来。

余秋里连忙摆手,大声说:“大师傅别开枪!我们是打鬼子的八路军,不是伪军!你看这臂章,还有贺龙师长的亲笔信!”

他一边说,一边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八路军的臂章和贺龙的亲笔信,递了过去。段克全盯着臂章看了半天,又接过信仔细打量。

他虽然识字不多,但能认出信上的“贺龙”二字,再看看余秋里真诚的眼神,不像撒谎的样子,心里的警惕才慢慢放下。

他放下枪,走上前抱了抱拳,愧疚地说:“这位长官,实在对不住,我把你们当成伪军了,差点伤了自己人。”

余秋里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没事,大师傅抗日心切,我理解!咱们都是打鬼子的,是一家人!”

进屋坐下后,余秋里详细介绍了八路军的抗日主张,说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专门打鬼子、保家乡,还讲了贺龙师长的抗日事迹。

段克全越听越激动,他说:“我早就听说八路军是真心抗日的队伍,我们僧众虽然出了家,但也是中国人,早就想跟着大部队干了!”

当天,段克全就带着三十多名僧众,收拾好行李,跟着余秋里前往八路军驻地。贺龙亲自出门迎接,握着段克全的手说:“大师傅深明大义,真是英雄好汉!”

加入八路军后,段克全和僧众们被编进了716团,他们虽然没受过正规军事训练,但个个身手矫健,不怕牺牲,打起仗来格外勇猛。

段克全被任命为连队指导员,他不光打仗厉害,还会做思想工作,把僧众们和战士们拧成一股绳,连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

在之后的冀中反“扫荡”战斗中,段克全带着战士们多次深入敌后,偷袭鬼子据点,破坏鬼子的交通线,立下了不少战功。

有一次,他们在青县境内伏击鬼子的运输队,段克全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带领战士们埋伏在公路两侧,等鬼子进入包围圈后发起猛攻。

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端着步枪冲在最前面,一枪打死鬼子的司机,又接连撂倒两个鬼子,战士们士气大振,很快就消灭了整支运输队。

战后清点,他们缴获了十多箱弹药、五卡车粮食,还有不少医疗器械,为部队解决了大难题,贺龙专门表扬了段克全所在的连队。

僧众们虽然离开了寺庙,但他们的慈悲心没有丢,在战场上,他们会救助受伤的战友和百姓,哪怕自己身处险境也不退缩。

有一名年轻僧人,在战斗中为了掩护乡亲转移,被鬼子的子弹打中了大腿,他忍着剧痛,还是把最后一名老乡送到了安全地带。

段克全常常对战士们说:“我们出家人,讲究慈悲为怀,但对鬼子不能慈悲,只有把他们赶出中国,乡亲们才能过上安稳日子。”

在八路军的队伍里,段克全和僧众们慢慢适应了军营生活,他们不再念经礼佛,而是专注于训练和打仗,成为了合格的抗日战士。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爱国不分身份,不管是僧人还是百姓,只要国家有难,都能挺身而出,为保卫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寺庙住持到抗日战士,段克全的转变,是那个年代无数中国人的缩影。他们放下安稳的生活,拿起武器,直面侵略者的炮火。

所谓的“出家人不问世事”,在国家大义面前,都抵不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信仰不是逃避的借口,而是坚守的力量。

八路军的包容和团结,让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抗击日寇的强大合力,这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够胜利的重要原因。

文献来源:《雄县县志》(1999年版)、《八路军120师战史》、《余秋里回忆录》、《冀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人民网《冀中僧众抗日记:放下念珠拿起枪》

来源:穿越时空的史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