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台言论不足3天,川普拒为日本站台,高市认怂认错:今后将谨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4:36 1

摘要:这位日本首相本想借台湾问题向美国表忠心、在国内刷声望,却没料到特朗普一句“盟友占便宜比中国还多”,直接抽掉她的政治台阶。

刚在国会鼓吹“武力介入台海”,三天后就被中美同时打脸,高市早苗的豪赌还没开局就已崩盘。

这位日本首相本想借台湾问题向美国表忠心、在国内刷声望,却没料到特朗普一句“盟友占便宜比中国还多”,直接抽掉她的政治台阶。

更没想到中方反应如此迅速强硬,从外交抗议到海军行动步步紧逼。

把挑衅当筹码,拿国运赌选票,最终只会被现实狠狠反噬。

小汉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高市早苗涉台言论的后续。

2025年11月7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一场例行质询中,有在野党议员提问:“如果台湾发生紧急事态,是否可能构成日本的‘存立危机事态’?”

高市早苗回答称,若大陆对台动用武力,比如实施海上封锁或军事进攻,“无论如何都可能成为存立危机事态”,并暗示日本自卫队届时可依法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段话看似是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实则包藏祸心。

“存立危机事态”是日本2015年安保法中的关键概念,一旦被认定,意味着日本可以为盟国提供军事支援。

而高市将这一条款与台海局势挂钩,等于变相承认台湾是一个“他国”,直接踩到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红线。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中国外交部当天即表示强烈不满,并于次日正式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中国驻日大使馆、驻大阪总领事馆接连发声,措辞严厉。

特别是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公开发文,直指高市言论“恶毒”,甚至用了“砍掉肮脏脑袋”这样罕见的强硬表述。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815A型电子侦察船794号于11月8日凌晨穿越大隅海峡进入太平洋,距离鹿儿岛仅70公里,引发日本统合幕僚监部高度关注。

外交与军事双线施压,信号明确:台湾问题不容外部干涉。

高市早苗本以为这番表态能博得美国支持,尤其她此前多次访美,与特朗普互动频繁。

10月初,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称赞她是“卓越、智慧、力量”的领导人,高市也积极回应,强调愿与美方推进印太战略合作。

这种互动被日本右翼媒体渲染为“特殊关系”,仿佛美日同盟坚不可摧。

然而现实很快打脸,11月10日,美国福克斯新闻直播节目中,主持人问特朗普:“中国外交官因高市言论发出斩首警告,您认为这些中国人是美国的朋友吗?”

特朗普没有批评中国,反而话锋一转:“我们的许多盟友并不是朋友,他们在贸易中对美国的剥削甚至比中国还多。”

虽然未点名日本,但结合上下文,几乎所有人都明白矛头所指。

这番话在日本政界掀起轩然大波,高市原本指望借美国之力抬高自身国际地位,结果不仅没得到声援,反而被盟友公开“甩锅”。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的态度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其“美国优先”政策的延续。

今年以来,美方已多次要求日本扩大对美市场开放,涉及农业、能源、高科技等领域,并以安全合作为筹码施压。

在特朗普眼中,日本更多是一个部署军事设施的地理节点,而非值得无条件保护的“朋友”。

面对中美同时降温的局面,高市的“挺台秀”瞬间变成政治孤注一掷。她既高估了美日同盟的可靠性,也严重误判了当前中美关系的实际状态。

双方虽有竞争,但在经贸、气候等多领域仍保持接触,美国并不愿因日本激进言论破坏整体战略节奏。

高市的言论不仅惹怒了中国,也在日本国内引发强烈反弹。

11月8日起,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前首相野田佳彦、鸠山由纪夫等人接连批评其发言“轻率”“危险”,甚至指责她“为扩军找借口”。

野田指出,历任首相在台湾问题上都极为克制,因为深知此类言论可能引发战争风险。鸠山则直接呼吁高市停止挑衅,尊重“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基本事实。

普通民众的反应同样冷淡,街头采访显示,许多日本人担忧首相言论会将国家拖入不必要的冲突。

有经历过战争的老者直言:“我们最想要的是和平,不是卷入别人的内战。”

更有法律学者指出,高市的表态模糊了宪法第9条“放弃战争”的界限,可能动摇日本战后和平体制的根基。

右翼媒体虽一度将高市捧为“铁娘子”,但随着美方沉默、中方强硬、国内质疑声浪高涨,连保守派也开始降温。

11月11日,日本官房长官木原稔罕见出面重申:“日本政府对台湾的立场没有变化,我们已向北京说明情况。”

这句话虽未点名高市,但实质上等于官方切割其言论,宣告其“外交冒险”已被叫停。

面对压力,高市早苗在11月10日的国会再次被质询时改口称,此前发言只是“假设性回答”,并表示“今后会避免在国会场合做出类似表述”。

但她仍拒绝撤回原话,试图保留一点政治颜面。

这种既要煽动右翼情绪、又不敢承担后果的姿态,连自家阵营都看不下去。

有议员直接批评她“先行冒进,极具危险”。

迅速收场

到11月12日,事件已基本尘埃落定。

中国国务院台办在例行发布会上再次严正表态,强调“谁再企图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妄想阻挠中国统一大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中国军队决不答应、决不容忍”。

并提醒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人民负有历史罪责”。这番话既讲法理,也敲历史警钟,彻底封死了日本任何试探空间。

而高市早苗本人,从11月7日高调放话,到11月10日被迫改口,再到11月11日政府层面全面“灭火”,短短三天内完成了一次从“嘴硬”到“认怂”的急转弯。

她或许还想维持强硬人设,但现实已不容她继续表演。

美国不撑腰,中国不让步,国内不买账,这场政治豪赌彻底失败。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此事暴露了日本右翼长期以来的战略幻觉:以为靠几句反华口号就能绑定美国,就能在东亚事务中刷存在感。

但现实是,中美博弈早已不是简单的阵营对抗,日本若继续拿台湾问题当筹码,只会让自己沦为边缘角色,甚至引发真正的安全危机。

这次风波也标志着中国外交风格的转变,过去那种“深表关切”“遗憾”式的温和表达正在被更清晰、更直接的红线声明取代。

面对赤裸裸的挑衅,大白话反而最有威慑力。

正如薛剑所言,这不是恐吓,而是基于实力的警告。

高市早苗的“三天闹剧”最终以尴尬收场,但她留下的教训值得深思:

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任何投机取巧、虚张声势的言行,终将付出代价。

而真正的地区和平,从来不是靠煽动对抗换来的,而是建立在尊重历史、遵守规则、克制冲动的基础之上。

来源:不似少溓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