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钱到账真快,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在南阳市唐河县的秋收现场,种粮大户张大叔看着手机上的到账短信,笑着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句朴实的赞叹,背后是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分行为保障秋粮抢收、畅通资金结算所付出的扎实努力。面对今年秋收时节连续阴雨等严峻挑战,中国人民银行
“这钱到账真快,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在南阳市唐河县的秋收现场,种粮大户张大叔看着手机上的到账短信,笑着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句朴实的赞叹,背后是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分行为保障秋粮抢收、畅通资金结算所付出的扎实努力。面对今年秋收时节连续阴雨等严峻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分行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创新构建“智慧支付+”服务体系,推动支付结算服务深度融入粮食产、购、销全链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能。
统筹谋划,下好支付服务“先手棋”。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分行坚持早部署、早行动,组织召开全市涉农金融机构专题会议,明确“优化支付环境、提升服务效率、严控资金风险”三大目标,多次召开协调会、推进会,构建起人民银行牵头、各方协同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为确保服务精准对接实际需求,该行指导涉农机构组建专项调研组,在收购关键期主动下沉服务,累计开展走访调研370次,覆盖772家粮食收购企业、934家农资销售点、86家农担公司及1559名粮食经纪人,全面掌握粮食收购规模、价格走势和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指导金融机构建立精细化需求台账,从银行卡使用习惯、现金需求、移动支付接受度等维度精准画像,推动支付服务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固本强基,织密农村支付“保障网”。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分行聚焦粮食收购点、农资销售店等高频交易场景,大力推进智能支付终端全域覆盖。截至今年秋收前,全市布放支付受理终端17536个,秋粮收购期间累计交易102.99万笔、金额8.15亿元,非现金结算便捷度显著提升。同步推进859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提质增效,按照“功能完善、服务规范、风险可控”原则全面排查更新机具,建立定期维护机制,主办银行累计开展巡检维护175次、升级系统724个。这些服务点在秋收期间充分发挥“金融便利店”作用,办理助农取款等各项业务16.99万笔、金额1.09亿元。在优化现金服务方面,建立“现金需求报告制”,动态保障现金供应,指导中原银行南阳分行在新野县试点“助农取款+零钱包”服务,邮储银行南阳市分行在桐柏县推出“现金服务流动车”,累计服务农户200余户,有效解决农村地区找零难题,实现“服务送上门,兑付不出村”。
科技赋能,打造产业服务“加速器”。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分行创新推出“智慧支付地图”,运用大数据分析收购集中区域、交易时段和资金流动特点,精准引导银行在重点区域及烘干一线增设临时服务点,指导多家银行将配备便携式智能终端的“移动银行车”开到田间地头,现场办理业务。同时,大力拓展线上支付场景,指导涉农银行机构开通“农资采购专项支付通道”,大幅提升支付效率,秋收期间全市线上支付渠道交易达95.69万笔。深化“支付+信贷”融合,指导金融机构利用支付流水为涉农主体贷款增信,中原银行南阳分行“豫农E贷”为200余家涉农企业提供信贷支持6.69亿元;工商银行南阳分行“链式支付”通过数据共享使贷款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在账户服务方面,推行“简易开户”模式和“绿色通道”,新开立相关账户13.64万户,为种粮大户、收购企业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确保资金结算高效顺畅。
安全护航,筑牢资金风险“防火墙”。为应对秋收期间资金交易频繁、诈骗风险易发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分行构建了“智能风控+立体宣传”的安全防护体系,指导银行机构建立涉农交易风险监测模型,对“大额、高频、跨区域、异常夜间交易”等特征进行实时预警,实现“无感拦截”,秋收期间累计拦截诈骗交易2614起,挽回经济损失超1600万元。线上设立“反诈咨询热线”,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渠道发布科普内容,累计播放量超50万次;线下组织开展“支付安全下乡”“反诈进村落”等宣传活动400余场,联合公安机关剖析“虚假收购”“预付定金诈骗”等典型案例,以戏曲、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覆盖群众23000余人,发放宣传折页3.55万份,切实提升农户防范意识和能力。(通讯员 曲芳芳 丁彦钦)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