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颁奖刚结束,直播间先炸。弹幕刷屏速度比球速还快:球拍啥牌子、爸妈做啥的、文化课谁补、还能不能买到决赛同款球。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让人坐直的是第三局7:9落后那两分,夏志芃反手拧出的侧旋弧线直接贴台边,福建组合连扑救动作都没做完。全运会乒乓球赛场不缺冠军
16岁泸州少年夏志芃全运会混双摘金,四川乒乓球十年低谷被这一拍砸穿。
颁奖刚结束,直播间先炸。弹幕刷屏速度比球速还快:球拍啥牌子、爸妈做啥的、文化课谁补、还能不能买到决赛同款球。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让人坐直的是第三局7:9落后那两分,夏志芃反手拧出的侧旋弧线直接贴台边,福建组合连扑救动作都没做完。全运会乒乓球赛场不缺冠军,缺的是能把悬念打成定局的小孩。
很多人以为混双就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真正打过才知道,节奏差半拍就撞拍。夏志芃与高雨欣去年青锦赛就配过,一个发球贼,一个抢点快,训练馆里混双台永远被他们占着。教练组最怕年轻人打顺了飘,于是把训练用球换成更软更滑的赛璐璐,让他们天天适应失控的旋转。决赛现场新塑料球一上,对手喊滑,四川组合却像回家,球一到台就知道往哪儿跳。
四川乒乓球上一次在全运会夺金还是2009年,之后队伍年年进八强,年年差口气。省队训练馆墙上挂着当年夺冠的老照片,孩子们每天跑圈都能看见。新周期里,省里把青训预算翻三倍,基层教练绩效和输送人数直接挂钩,泸州、绵阳、南充各个小学下午三点后操场全改成乒乓球场。夏志芃就是从泸州梓橦路小学走出来,每天放学后练到天黑,父母轮流送饭,省下的补课费全买多球。一个细节,他从小怕热,夏天球馆没空调,爸爸拿工业风扇对着他吹,风速太大把球吹跑,教练干脆把风扇挪到对手那边,逼他在逆风里练手感。
决赛第四局结束,镜头给到场边,四川队教练没布置战术,只伸两根手指,两人同时点头。后来回看录像,那手势意思是发两个长球偷袭,对手果然准备拧拉,高雨欣提前半步等在近台,一板拍死。成年组比赛里,这种执行需要绝对信任,十六岁的小孩却像打电子游戏,提前输入指令,到点自动释放。
有人担心少年得志容易摔,其实省队早就上锁。夏志芃的社交媒体由队里统一管理,每周只能上线半小时,手机里没有短视频软件。文化课单独编班,上午上主科,下午训练,晚上自习必须交手机,月考掉出年级前二百就停训。省队心理老师每周带他们做正念训练,一句话,先学会坐住冷板凳,再去坐热决赛场。
这块金牌最现实的好处是川渝两地又要新建三所乒乓球特色学校,成都一家俱乐部直接宣布未来五年免费培养入选省队试训的12岁小孩。资本闻风而动,全运会结束第二天,泸州当地体育用品店的小型发球机卖断货,老板笑称比双十一还猛。竞技体育的链条就是这样,冠军拍子一响,后面工厂、教培、旅游、餐饮跟着转。
更值得关注的是夏志芃的技术模板。他发球动作小,触球瞬间才变线,对手经常误判旋转;接发球反手拧拉带侧拐,回球落到对方正手空档,直接破坏站位。国内青少年过去重正手轻反手,他反其道行之,把反手当主力进攻,正手当过渡板,这种逆版本打法让老教练直呼看不懂,却实实在在得分。国家队已经发出调训通知,等待他的将是更大范围的试错与拆招。
全运会混双金牌不会立刻改变四川乒乓球的全部困境,却像一根火柴点燃干草垛,让无数练球的孩子看见具体方向。过去家长问练球能不能上大学,教练只能模糊回答,现在可以掏出手机指着冠军照片说:先打进省队,再冲国家队,路就在这儿。一个项目最可怕的不是低谷,而是没人相信能爬出去。当十六岁的少年站在最高领奖台,他击碎的不仅是对手的防守,还有成年人心里的不可能。
来源:运筹帷幄小红花iCrS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