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2025年11月7日的国会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就台湾海峡潜在冲突发表看法。她表示,如果台湾海峡出现武力封锁,这将构成日本的生存危机,自卫队可能介入以维护航道安全。这番话直接触及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迅速引发国际关注。高市早苗作为自民党保守派代表,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2025年11月7日的国会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就台湾海峡潜在冲突发表看法。她表示,如果台湾海峡出现武力封锁,这将构成日本的生存危机,自卫队可能介入以维护航道安全。这番话直接触及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迅速引发国际关注。高市早苗作为自民党保守派代表,早年从政生涯就以强硬对华姿态著称,她在担任防卫大臣期间推动军费增加,并在多次党内外场合强调印太战略的重要性。这次表态并非孤立,而是延续了她一贯的修宪和强化日美同盟路线。
高市早苗的言论背景源于日本对能源依赖的现实担忧。台湾海峡承载日本90%以上的石油进口,一旦中断,将重创经济命脉。但她的表述方式被中方视为干涉内政,违反1972年中日联合公报精神。北京外交部迅速回应,称此类言论错误且危险,暗示日本试图借美日安保条约在台海问题上投机取巧。
高市早苗上台仅三周,支持率虽高,但这起事件已让她面临国内左翼批评和国际压力。分析人士指出,她的表态反映日本右翼势力在后安倍时代的影响力持续扩张,这些势力往往将中国崛起视为威胁,推动政策向军事化倾斜。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2025年11月8日晚于X平台发帖回应高市早苗的表态,帖文配图一柄古剑,并写道针对那种“擅自闯入的污秽脑袋,只能果断切除”。这被日本视为人身威胁,外务省次日即向中方提出严正抗议,称言论极度不当,严重违反外交规范。薛剑的回应虽被北京定性为个人意见,但其直白风格符合近年来中国外交的“战狼”标签,旨在维护主权底线。
日本反应迅猛,外务省发言人林巳在记者会上重申,此类表述超出底线,已通过大使馆渠道表达不满。美国驻日大使也转发帖子,批评中国外交官“撕下面具”。高市早苗本人未直接回应,但首相官邸强调,日本安全不容忽视。事件迅速登上日本主流媒体头条,《朝日新闻》和NHK均报道称,这加剧中日互信缺失。薛剑的帖子虽很快删除,但截图已在网络流传,引发中日网民激烈争论。
从外交惯例看,薛剑的表述虽尖锐,却根植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共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台湾归属中国,日本作为签署国理应遵守。但日本右翼常借能源安全议题模糊界限,薛剑的回应实为对这种模糊的回击。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1月10日例行会上澄清,薛剑针对的是高市错误言论,非对日本整体。国际社会反应分化,俄罗斯媒体讽刺日本“旧梦重温”,而欧盟呼吁对话,避免事态升级。
日本资深记者石井孝明在11月10日博客上针对薛剑帖子发文,称此类言论置于十九世纪足可引发对华开战,那时列强一纸通牒即令清廷低头,今天也应驱逐。他进一步暗示,若台海生变,日本不会重蹈二战时盟军仅投弹结束的覆辙,避免“没打进东京”的遗憾。这番话直白挑衅,迅速被右翼圈转载,阅读量破十万,却遭主流媒体冷遇。
石井孝明出身《产经新闻》,长期撰写保守评论,著有《亚洲权力游戏》等书,常质疑东京审判公正性。他的言论典型代表日本右翼历史修正主义,这种思潮否认侵华事实,将二战描绘为“自卫”。石井孝明将薛剑比作十九世纪挑衅,实则暴露其对殖民时代的怀念,那时日本甲午战争中登陆辽东,推进平津,犯下旅顺惨案。他忽略时代变迁,中国如今军力与经济体量已非昔比。
石井孝明的叫嚣不是孤例。日本右翼势力自战后保留,通过教科书篡改和靖国神社参拜延续影响。安倍时代军费翻番,自卫队演习频频模拟台海场景。石井孝明作为媒体人,其博文虽非官方,却放大鹰派声音,影响年轻网民。国际观察家指出,这种言论削弱日本和平宪法精神,1970年勃兰特跪华沙的德国模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日本未彻底清算军国主义官僚体系。
二战东方主战场,中国付出巨大牺牲,却未获日本国家层面的真诚道歉。这导致军国主义残余如石井孝明般肆无忌惮。高市早苗和石井的言论链条,根源于东京审判后天皇制保留和冷战庇护,日本经济奇迹掩盖了反思缺失。德国纳粹思想被连根拔起,赔偿教育深入骨髓,而日本中层财阀多获赦免,右翼通过“历史战”翻案。
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步,1937年卢沟桥枪声拉开全面抗战序幕。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等战役,拖住日军主力,为盟军欧洲战场赢得时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分兵南下,中国仍牵制其陆军80%。1945年原子弹投掷后,日本投降,但中国远征军止步,未登陆九州,这成为右翼如石井孝明攻击的软肋。
当下,中日关系需正视历史。日本右翼的战争叫嚣忽略现实,中国GDP超日本三倍,海军吨位领先。美日安保条约虽存,但非台海空白支票。高市早苗需权衡经济代价,石井孝明言论虽博眼球,却难掩日本老龄化和社会分裂。事件警示,亚太和平靠对话而非对抗,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主权是底线。
来源:青山读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