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瑶一哭,弹幕齐刷“她是不是在背台词”——央视八套黄金档,11月7日上线,两周后豆瓣从6.5滑到5.3,收视率1.2%,连家里遥控器都嫌它烫手。
童瑶一哭,弹幕齐刷“她是不是在背台词”——央视八套黄金档,11月7日上线,两周后豆瓣从6.5滑到5.3,收视率1.2%,连家里遥控器都嫌它烫手。
我守着电视就是想看“演技派翻车”能翻多狠,结果真把我看乐了:丧夫戏她抿嘴,认亲戏她抿嘴,连儿子走丢她也抿嘴,十集里同一表情用了七次,我怀疑剧组省电费,灯都没给她打亮。
蒋欣更离谱,为了演“苦情闺蜜”先把自己饿成纸片,颧骨比剧情还突出,观众生怕她下一秒晕倒。
现在她微博晒体重回到105斤,评论区一水“姐别演了,先吃口饭”,健康比瘦重要这话,她得先信。
老戏骨许娣也没逃掉。
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结果一出场像把话剧舞台直接搬客厅,嗓门大得我奶在厨房都听见,以为电视坏了。
夸张到让人出戏,观众不是不爱老戏骨,是受不了用力过猛的“母爱咆哮”。
流量黄明昊更尴尬,粉丝控评刷“奶狗演技进步”,可镜头一给特写,眼神飘得比我上班摸鱼还明显。
他的作用大概是给片方贡献热搜,顺带让广告商安心:年轻人总会来的,哪怕只是截图做表情包。
制片人说“在收集意见”,却否认换角,翻译过来就是:烂也只能烂到底。
收视从破亿跌到五千万,像坐滑梯,连我妈都换台去看重播《父母爱情》,说至少那里哭是真哭,笑是真笑。
最惨的是剧情,未婚先孕、代际冲突、丧偶重启,全是都市剧老掉牙套餐,观众早吃腻。
编剧把社会痛点当调料,一勺一勺往锅里倒,结果端上来还是白开水,连盐都忘了放。
我算看明白了,所谓“老中青三代梦幻组合”就是一层遮羞布:老戏骨撑门面,中青代扛收视,流量负责热搜,剧本随便缝一缝,反正央视平台稳,再差也有人看。
可这回观众不买单,遥控器直接投票,数据比任何通稿都诚实。
剧还在播,童瑶工作室说“虚心接受”,蒋欣说“先长肉”,许娣没出声,大概也累了。
屏幕外的我们换台只需一秒,屏幕里的他们得把烂尾演到杀青——谁更惨,还真不好说。
烂剧最大的贡献就是提醒:演技不是头衔,收视不是保险,平台再大也救不了敷衍。
观众嘴毒,心却软,只要真货,立马鼓掌。
下次谁再拿“阵容豪华”当噱头,先把剧本写成人样,否则翻车现场,弹幕比剧情精彩。
来源:小于影视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