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个月后,他在台北某面馆点卤肉饭,服务员把碗“哐”地一放,转身甩一句:“吃好了就回去吧,别又录什么音。
“演得跟木头似的,也配叫老师?
”
李立群一句点评,把郝蕾送上热搜,自己却被拍在沙滩上。
三个月后,他在台北某面馆点卤肉饭,服务员把碗“哐”地一放,转身甩一句:“吃好了就回去吧,别又录什么音。
”
老戏骨当场愣住,筷子悬在半空,像忘了下一句台词。
这事儿没完。
《山河明月》剧组还是把他找去演太监总管,合同里加粗一行:开机期间禁止个人直播。
李立群签字那天,把钢笔帽拧了又拧,最后憋出一句:“我演的是奴才,可不想真当奴才。
”
戏里戏外,一样荒诞。
他捐了两百万给福建老家建音乐教室,记者追问动机,老头憋半天:“就当给孙子买平安符。
”
岛内晚间新闻把画面切成两半:左边是他递支票,右边是妹妹在镜头前红着眼:“家门不幸,但血缘割不断。
”
数据更扎心。
抖音后台显示,取消关注的那波人,62%标签是“台湾本地、50岁以上”。
掉粉最狠的一天,他半夜发视频,背景是酒店走廊,穿背心、头发乱翘:“我不过说了真话,怎么就成了叛徒?
”
十分钟后,视频没了,账号简介默默改成——“演员,还在学做人”。
郝蕾那边倒云淡风轻。
北电的调解室里,她递给辛芷蕾一杯速溶咖啡,两句话收场:“吵给镜头看,不如演给观众看。
”
转头在青年演员工作坊,她把李立群那段批评剪成教材,播放前只提醒一句:“专业耳朵,要听得进难听的话。
”
最微妙的是王家卫。
《繁花》播出后,李立群又嘴痒:“镜头晃得我头晕。
”
墨镜王没回嘴,只让剧组送来一张海报,上面写了一行瘦金体:“谢谢指教,下次请你喝手冲。
”
老头把海报卷了卷,塞进行李箱,跟戏服混在一起,像藏一张未兑现的支票。
代言的保健品公司动作更快,合同一到期,宣传海报连夜撤下,换成年糕代言人。
客服话术统一:年龄定位不符。
李立群听到传闻,只嘟囔一句:“我七十多了,还不符?
他们卖的是长生不老?
”
如今他天天在排练场磨新话剧《戏梦六十年》。
导演让写人物小传,他交上去一页纸:
“1952年生,逃过难,吃过苦,演过父子皇上太监奴才,最拿手的角色是‘自己’,但演砸了。
”
导演看完没说话,只把纸钉在布告栏,让全组传阅。
有人问他,2025年真敢来台北巡演?
老头把鸭舌帽压到眉下:“戏比人长久,台子搭好,我就站上去,冷板凳也坐。
”
说完去走廊抽烟,背影佝偻,像一根不肯折断的道具灯杆。
故事到这儿,没鸡汤,也没反转。
只剩一个问题悬着:
当批评不再被允许,表扬还有意义吗?
留言区敞开,你们先聊,他大概正在偷看。
来源:芷若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