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最炸的——成都那个叫木塔力甫的小子,20岁,3球4助攻,踢的是中场,不是边锋。
“又换血?
别急着骂,先看完这份名单再说。
”
刷到这条推送的兄弟,八成心里咯噔一下:国足又要练小号了?
别急,这回不是瞎折腾,是真有人把数据打到了教练组脸上。
先说最炸的——成都那个叫木塔力甫的小子,20岁,3球4助攻,踢的是中场,不是边锋。
啥概念?
去年这时候他还在替补席啃指甲,今年已经把外援大哥的任意球主罚权抢过来了。
邵佳一现场看了两场,直接跟队务说:“这小孩拿球不慌,像早高峰的司机,越挤越兴奋。
”
泰山那边也冒了一个,23岁的贾非凡,亚冠对上川崎前锋,人家外援边锋愣是没过他一次。
数据组连夜拉表:U23后卫里,他一对一成功率78%,全中超第一。
教练组派去的球探发回微信就六个字:“比朱辰杰快半拍。
”别小看这半拍,上届十二强赛就是差这半拍被越南偷了一个。
门将更离谱。
一直吹的李昊,扑救成功率78%,看着还行吧?
浙江的王晓瑞直接干到82%,出击成功率91%,活脱脱一个手游SSR卡。
守门员教练在训练营里搞突袭,让俩人各扑十个点球,王晓瑞猜方向猜对了八个,李昊五个。
现场工作人员说,李昊下来的时候脸都是白的,不是生气,是吓的——原来自己真不是独一份。
有人担心又来“大换血”,其实内部口径早定了:新人最多塞五个,还得满足“联赛首发15场以上”硬杠杠。
翻译成人话就是:别指望上来就首发,先跟老大哥拎包,包拎明白了再谈上场。
像张爱晖那种场均0.3球的,大概率继续板凳坐穿,进球效率连Excel都看不下去。
最暗黑的剧情在心理测试。
邵佳一团队搞了个“压力小屋”,关灯放噪音,让球员在90分贝里传接球,掉一次扣一分。
结果有人两分钟就手抖,有人还能哼歌。
哼歌的那位叫廖锦涛,英博队的中场,技术不是最花哨,但心脏是真大。
教练组私下给他起了个外号:“廖不慌。
”
名单下周二出,打完第24轮中超连夜开会。
据说已经内定一条死规矩:谁在最后一周联赛里眼神防守,直接划掉,管你多大牌。
球迷吐槽了这么多年“出工不出力”,这回有人拿刀逼着出工又出力了。
一句话总结:别急着唱衰,也别盲目吹。
看看到底是真年轻人掀桌子,还是老剧本换演员。
反正我已经备好啤酒,下周二晚上八点,一起围观——谁拎包,谁首发,谁当场社死,直播见。
来源:剩蛋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