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打开招聘软件,同样干设备维护,大庆开8k,齐齐哈尔给4k5,还附赠一句“爱来不来”。
“高铁50分钟,工资差一倍,你选哪边?
”
哈齐高铁复线明年通车,大庆到齐齐哈尔的通勤时间缩成一顿外卖的工夫。
可打开招聘软件,同样干设备维护,大庆开8k,齐齐哈尔给4k5,还附赠一句“爱来不来”。
车厢还没通,人心先动了。
有人连夜把简历甩进大庆页岩油区块。
那边2024年打井深度又破纪录,原油稳产3000万吨,直接给东北石油大学的新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塞满保送生。
企业校招摊点摆进食堂,学生边啃鸡腿边签三方,月薪一栏写着“实习期税前1w2”,笔迹油亮。
齐齐哈尔的学生只能把简历再投回本校的“寒区食品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听起来冷门,却是全省独一份,2024年拿下12项国自然,经费到账那天,院长在群里发了个66元红包,大家抢完继续洗试管。
一墙之隔的中国一重刚把18%的产值增长刷在厂房横幅上,可车间只要技师,不要本科。
最尴尬的是东北石油大学的齐齐哈尔籍毕业生。
回家,专业对口岗位稀少;留大庆,房价1万3,父母一辈子工龄换来的公积金在齐齐哈尔能买学区房,在大庆只够给首付烧香。
夜里宿舍熄灯,他们刷着高铁建设直播,弹幕飘过一句“50分钟,够我回齐齐哈尔吃顿烧烤,却不够把户口迁回去”。
高铁一通,老师先坐不住了。
齐齐哈尔大学的一位副教授,偷偷在大庆“校城融合”名单里挂了自己的专利——5亿元转化池子,舀一勺就够评教授。
可公示那天,他发现自己名字后面打了个星号:需全职到岗。
老婆在齐齐哈尔中医院刚升副高,孩子四年级,他盯着星号抽了半包烟,最后把申请表揉成团,扔进寒区实验室的零下20度冷柜,纸团瞬间冻成冰疙瘩。
两城官方倒是很热情,签协议互认学分,互开招聘会。2025年春天,首趟高铁专列载着齐齐哈尔的机械学院学生来大庆参加“页岩油专场”,车门口拉红幅“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可食堂的招聘官还是小声嘀咕:“我们其实更想要石油主干专业的。
”声音不大,刚好让站在前排的齐齐哈尔学生听见,他们回头在群里吐槽:“原来一家人也分表亲堂亲。
”
数据看着热闹:大庆GDP2815亿,齐齐哈尔1353亿,增速却是齐齐哈尔高1.3个百分点。
就像两个同桌考试,一个总分高,一个进步快,回家都要挨家长夸,也都要挨家长骂。
高铁把时空压扁,却压不出一条真正对等的起跑线。
年底,齐齐哈尔火车站新贴了海报:中俄跨境产业集群招俄语+机械复合人才,底薪6k,驻外补贴另算。
大庆东站同步挂出横幅:页岩油研究院招博士后,年薪35万起。
两幅海报隔着50分钟车程遥遥相望,像一对互相张望的兄弟,一个刚学会跑,一个已经跑累了,却都回不到小时候住的那张上下铺。
明年高铁通车,你会上车吗?
如果座位左边是8k的大庆,右边是4k5的齐齐哈尔,中间还夹着爸妈的微信语音“回家吃饭”,这趟车到底该怎么坐?
来源:小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