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秒没打也能挂金牌,这算哪门子公平?”——全运会男篮决赛后,任骏飞的名字被刷上热搜,评论区里全是替张昊鸣不平的声音,仿佛那块金牌是直接从年轻人手里抢过来,塞进老将口袋的。
“一秒没打也能挂金牌,这算哪门子公平?”——全运会男篮决赛后,任骏飞的名字被刷上热搜,评论区里全是替张昊鸣不平的声音,仿佛那块金牌是直接从年轻人手里抢过来,塞进老将口袋的。
先别急着拍桌子。
把镜头拉回决赛前一周的训练馆,任骏飞膝盖上绑着厚厚的冰袋,投篮训练只能站在底线给沈梓捷递球,一边递一边用粤语喊“手肘抬高”。
杜锋路过,拍拍他肩膀:“二飞,今天还顶得住吗?”他咧嘴笑,笑完一瘸一拐去场边拿护膝。
那画面没人拍下来,所以外界默认他“白捡”。
全运会规则写得明明白白:超龄球员每节最多俩,名单可报四人。
广东队带上周鹏、赵睿、任骏飞,表面看是“三老压阵”,实际是“三选二”的保险栓。
决赛对浙江,朱旭航三分连珠炮,周鹏顶了34分钟,赵睿26分钟,俩人轮流吸氧。
如果任骏飞膝盖是健康的,杜锋大概率会让他顶10分钟四号位,解放周鹏去防三号位。
可惜膝盖积液像定时炸弹,教练组不敢赌,观众只看到“零秒上场”,没看到“随时待命”的B计划直接作废。
年轻人最委屈的点是张昊没进12人。
可内线名单就四个位置:沈梓捷、刘传兴、李炎哲、周鹏(客串小球五)。
张昊是跳跳男,护框和吃饼都在线,但全运会对手全是老球皮,裁判默认允许上动作,第一次打全运会的年轻人往往两犯就蒙。
杜锋选李炎哲,图的是260斤体重能扛住朱旭航的背打,经验优先,这是即战力算法,不是论资排辈。
更现实的一层:金牌对广东体育局意味着编制、奖金、全运会积分,对三家俱乐部(宏远、深圳、广州)意味着下赛季青训拨款。
杜锋输不起,也不敢用比赛练级。
任飞的作用于是被拆成三份:训练陪练、场边翻译、更衣室稳定器。
决赛暂停,他拉着徐昕讲站位,用鞋底在地板上划“▽”号,告诉小将“这里卡死,别跳”。
这些镜头转播方不会给,数据表也写不进,却直接决定年轻人下一回合会不会被吹愚蠢的犯规。
再说“躺赢”本身。
竞技体育的赢家不止五种数据,还有第六种——“让队友舒服”的价值。
任骏飞常规赛场均9.8分,不算巨星,但他会替后卫做无球掩护,也会提醒内线提前半步卡位,这些习惯像U盘,插到沈梓捷身上就能用。
决赛沈梓捷+17正负值,赛后第一句感谢就是“飞哥这几天一直拉着我看录像”。
老将的膝盖废了,脑子没废,把经验复制给临时队友,这是规则允许、数据无法量化的“暗贡献”。
当然,情绪可以理解。
球迷想看热血少年一剑封喉,而不是老将坐板凳领金牌。
可全运会不是NBA选秀场,它是地方体育的期末考,教练第一任务是交卷,不是培养。
张昊错过一届,下届25岁正值巅峰,如果因为这次落选就泄气,那只能说明心脏还没准备好。
相反,如果他能把沈梓捷的低位脚步、刘传兴的掩护角度偷走三成,四年后他就是广东内线答案。
真正的“输”不是没进名单,而是白丢一次近距离观摩顶级内线的机会。
任骏飞赛后把金牌塞进背包,拉链拉一半又打开,让奖牌贴着队徽。
记者追问他“一秒没打什么心情”,他答得直白:“我也想像周队那样拼40分钟,可膝盖不给力,那就换个方式出力,金牌一样重。”没有豪言,却给所有“边缘人”提了个醒:职场、球场、考场,总有你上不了台面的那一刻,但只要你还坐在牌桌旁,就能用另一种语言影响结果——哪怕只是递一瓶水、喊一嗓子、在地板上画一个三角。
所以,别再急着把“躺赢”当贬义词。
金牌只有12块,但让金牌不贬值的人,可能是第13个。
来源:博学多才的书签bYRm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