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压根想象不到,去办个签证居然还能把自己办成间谍。这事就真真切切发生在了一个姓郝的留学生身上。他在日本留学那阵子,因为办美国签证认识了美国驻日本使馆的官员泰德,最后居然一步步掉进了坑,成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还偷偷潜入了咱们国家的核心部门。
你可能压根想象不到,去办个签证居然还能把自己办成间谍。这事就真真切切发生在了一个姓郝的留学生身上。他在日本留学那阵子,因为办美国签证认识了美国驻日本使馆的官员泰德,最后居然一步步掉进了坑,成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还偷偷潜入了咱们国家的核心部门。
这可不是什么电影里的剧情,而是国家安全部11月12日刚刚公布的真实案件。这个郝某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因为要办理赴美签证,就认识了美驻日使馆的官员泰德。泰德用上了请客吃饭、送小礼物的老套路,慢慢跟郝某拉近关系,甚至还请郝某帮忙写论文,嘴上说着要给“稿费”。这不就跟街上随便有人找你帮忙,然后塞给你钱那么简单粗暴吗?
等郝某快留学期满的时候,泰德的同事李军直接亮明了身份——原来他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东京站的人员。这时候才摊牌,就跟钓鱼的时候先放饵,等鱼上钩了再收线是一个道理。李军直截了当地策反郝某,要求他回国后想办法进入我国核心要害单位工作。更让人吃惊的是,郝某居然真的同意了,还跟美方签了参谍协议,乖乖接受了他们的考核和培训。
郝某回国之后,还真就按照中情局的要求,设法进入了我国某国家部委工作。这就好比有人在你家里偷偷安了个摄像头,你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被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在境内多次跟中情局人员秘密接头,一边提供情报,一边收取间谍经费。想想都觉得后背发凉,这样的人居然在我们核心部门工作了那么久。
说到他提供的情报,数量还真不少。经过专业鉴定,郝某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的情报里,涉及中央某部的敏感项目以及内部人员情况,其中有机密级国家秘密5项,秘密级国家秘密2项,还有《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的情报14项。这就好比把你家里最值钱的东西,还有最重要的秘密,一股脑都告诉了外人。
当然,郝某最终也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他因为犯了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个结局倒是挺让人解气,大快人心。
国家安全部这次还专门发出了三条警示,提醒大家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长期以来都在觊觎我留学人员群体,还会利用签证这个环节,物色有价值的目标对象,主动凑上来贴靠。你想想看,那些以签证官身份出现的情报人员,对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轻学生来说,确实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他们常用的拉拢手段有请客吃饭、邀请旅游、赠送礼品、提供兼职工作等等,等到关系处得密切了、时机成熟了,就会实施策反。这些手法听起来都不新鲜,可就是有人会掉进圈套上当。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其代理人一直紧盯着我核心要害部门,大肆对我重点领域开展情报渗透和窃密活动,严重威胁到了我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这就提醒我们,国家安全这事儿真的半点都马虎不得。
其实就在同一天,国家安全部还披露了另一起案件——某国企员工因为长期“翻墙”被抓了。这名员工长期访问境外反华网站,不光看那些涉我政治谣言的视频,还下载下来到处传播。把这两起案件放在一起看就知道,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既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形式还多种多样。
那个国企员工用“翻墙”软件访问境外网站,结果不光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可能泄露,更严重的是,一些“翻墙”软件甚至是由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直接研发运营的,他们会通过植入木马病毒,强制读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设备里存储的文件。这就好比你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却把自己家的钥匙平白交给了陌生人。
回过头来看郝某这个案子,他从一个普通的留学生变成境外间谍,再偷偷潜入国家部委,最后落网被查,整个过程就像一部现实版的间谍片。不同的是,这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安全。
国家安全机关这次选择公开详细的案情,想必也是想给所有人提个醒——间谍可能就藏在我们身边,国家安全这道防线,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来维护。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家里被人偷偷装上窃听器,不是吗?
来源:潇洒清风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