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11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最近老上厕所,不管白天晚上,感觉膀胱像个漏斗,一点水就满——这是不是肾虚啊?”
门诊上,类似的问题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很多人一听“尿频”,第一反应就是肾虚、前列腺、糖尿病,甚至还有人怀疑是不是喝水解毒太勤快了。
但你知道吗?白天尿多和晚上尿多,其实是两回事。原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乱用药不但没效果,还可能“越治越乱”。
别急,今天咱们就把“尿多”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尿多,是指排尿总量增多,比如一天尿个3000ml以上;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哪怕每次尿量不多。尿频不等于尿多,有时候频繁跑厕所,其实每次也就几滴,量并没变多。
再进一步,“白天尿多”和“夜尿频繁”不是一回事,背后的原因也不一样。
别再一股脑地怀疑肾虚了,很多时候,根本不是肾的问题。
有人上午一壶茶,下午两杯咖啡,晚上还来杯柠檬水,结果一天跑十来次厕所,一查没啥毛病。
其实这就是“水摄入过多型尿频”。
饮水量过多、饮用利尿饮品(如咖啡、绿茶、酒精),会直接刺激肾脏排水,尿自然就多了。
还有些人为了“排毒”,逼自己一天灌八杯水,结果“毒没排出来,厕所门都快磨破了”。
这类情况,最好的“药”,就是少喝点。
小贴士:成人每天建议饮水量约为1500~1700ml,具体可根据体重和活动量调整。
如果你白天还好好的,一到晚上就频繁起夜,醒来三四次都要跑厕所,这时候就要警惕了。
这不是简单的喝多了水,而可能是:
1.夜间尿生成增多症
这是指夜间排尿量占全天尿量的比例超过33%(老年人超过20%就算异常),常见于:心衰、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服用了利尿剂,尤其是晚上服;睡眠呼吸暂停,影响抗利尿激素分泌。
2.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问题
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夜尿频繁;
女性则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即膀胱“太敏感”,一点尿就忍不住。
如果排查后不是器质性疾病(如肾病、前列腺炎),而是功能性尿频,其实有两种口碑不错、价格便宜、效果稳定的药可以尝试。
1.索利那新(Solifenacin)
2.米拉贝隆(Mirabegron)
注意:以上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建议自行购买使用。
药物是辅助,生活方式才是根本。想要真正缓解尿频,这些细节得记住:
晚饭后减少饮水,尤其避免喝茶水、咖啡;睡前2小时不喝水;养成规律排尿习惯,不憋尿也别太频繁;控制血糖、血压,慢病管理到位;中老年男性定期检查前列腺,女性可进行凯格尔训练增强盆底肌。划重点:尿频不是忍出来的,也不是喝柠檬水能治的,它是身体给出的“信号”,得听懂。
别看尿频是个小事,有时候背后藏着大麻烦。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尿频伴有尿急、尿痛、发热,可能是泌尿道感染;尿量多且体重下降、口渴明显,警惕糖尿病;尿频但排不出来,可能是前列腺增生或尿路梗阻;尿液混浊、带血,需查泌尿系统肿瘤或结石。很多人因为不好意思,总是拖着不去看医生,要么就是自己百度几味中药,“泡泡脚调调肾”,结果越弄越乱。
其实,尿频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病,它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原因。
白天尿多,大多数是自己水喝多;晚上尿多,那就得留心身体是不是“悄悄报警”了。
两个便宜药丸+几个好习惯,尿频问题就能轻松缓解,不必惊慌,更不该讳疾忌医。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泌尿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2023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中国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治指南(2021版)》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2年第43卷第5期
来源:中医益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