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惜了,丫蛋从春晚爆红笑星到县城卖唱,如今的结局怪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5:36 1

摘要:提到东北二人转提到春晚舞台,很多人脑子里蹦出小沈阳的身影,灯光一打腔一开,热闹就起来了,身边站着那个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姑娘,绿棉袄一裹,台词一抛,笑点落下,人记住的名字却慢慢淡了,这个名字丫蛋,原名吕品,走了很长一段路才走到那一晚的台口。

提到东北二人转提到春晚舞台,很多人脑子里蹦出小沈阳的身影,灯光一打腔一开,热闹就起来了,身边站着那个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姑娘,绿棉袄一裹,台词一抛,笑点落下,人记住的名字却慢慢淡了,这个名字丫蛋,原名吕品,走了很长一段路才走到那一晚的台口。

家里就是唱戏的底子,父母在台上跑台口,她在后台看着化妆间的镜子看着戏服的挂钩,跟着跑了不少场子,舞台灯亮了又灭,父亲想过自己开个剧场,门头立起来,座椅也摆上,票房不济,账本红字,店面关门,家里散了,母亲走了。

书读到一半就收拾包,跟着父亲上路,今天镇上的戏台,明天乡里的庙会,掌声有,嘘声也有,台下有人喝茶有人抻面,眼神里不见温度,这些都接住了,嗓子练得紧,腿站得稳,五年过去,账一点点抹平,戏也一出出接,台上不怵灯,心里起伏压住,位置慢慢有了。

转弯的点是遇到赵本山,赵家班刚拉起队伍,各地的戏台在找能上场的人,她嗓门高,节奏感准,抖包袱手不抖,赵本山留意到,话不多,人直接收下,徒弟的名分落定,台口从此不一样,后台的路也宽了一截。

进了班子,搭档王金龙,两个人对词对动作,跟着师兄师姐走演出流程,小剧场里磨,小舞台上试,配合一遍又一遍,情感慢慢靠近,一起吃盒饭一起改台词,工作和生活拧成一股绳,往前拽的劲在那。

2009年春晚,节目单改动,前面的节目没过,她临时顶上,和小沈阳合着《不差钱》,那口高音塞进去,台下掌声是一片,第二天大街上小摊上都在学台词,那个“我感谢你八辈祖宗”的梗传开,电话响个不停,商演来了,广告来了,综艺也来了,行程表排满,行李箱推着就走。

手里的牌看着齐,走到这一步,她把家庭摆在前面,结婚,生孩子,坐月子,舞台先放一边,热度停了一段,圈里节奏快,节目换一茬是一茬,观众的记忆点往前跑,镜头里的她再回来,妆容换了,心态也稳了,绿棉袄那个影像还在,但位置已经挪动。

家里这边出现缝隙,和王金龙的关系走到尽头,手续办了,孩子跟着男方生活,公众的信息面前,个人的事成了被关注的一部分,工作安排也被牵动,舞台的频率降了,曝光的次数压了下去。

在赵家班,关于感情的要求摆在那,徒弟的行为被看得细,婚姻这件事公开,节奏又急,触到规矩,师门这边立场明确,名册上划掉名字,她离开了这个队伍,往后自己找路。

离开之后,春晚不在她的计划里,卫视的大综艺也少,县城里的舞台还在,广场活动、商场站台,她去唱两段二人转,和观众互动几句,线上的直播间开起来,带点货,卖点地方特产,灯光不刺眼,设备简单,日子按部就班,舞台还在,只是形态变了。

有人把这一路归到命运上,也有人摊开牌面说是选择,她当年有一手好牌,怎么出,什么时候出,往哪边出,步子迈得大还是小,走着走着就成了现在的样子,事业和家庭不在一个秤上,哪边重一点,全靠当时那一下的判断。

她前面那些年,把债还干净,把戏练扎实,后面绕进婚姻和工作的多重安排,转场多,节拍乱,人生这事,节点一变,路线就变,镜头扫到谁就看谁,台上台下都在抢时间,没人能站在一个位置不动,光不可能一直对着一个人,换角度换布景,正常不过。

现在的她,不吵不闹,回看照片,翻翻以前的节目单,心里那根弦松了一点,日常过着,孩子有安排,工作照做,直播间的灯准点开,歌还是那几首,段子还是那几个,节奏自己掌握,脚步落地。

这个故事落在观众眼里,是一个从后台到中心再回到日常的轨迹,关于努力的回报,关于选择的代价,关于抓住一个机会之后怎么守住手里的活儿,看明白这些,往后走路心里更稳,台上台下都能用得上。

来源:文史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