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媛媛编辑| 莉莉初审| 甜甜
文| 媛媛
编辑| 莉莉
初审| 甜甜
董宇辉在进博会上用英语跟外国高管聊天的视频火了,本来是件挺正常的事儿,没想到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西安的线下活动中直接开炮,说他每句话都有严重语法错误,发音也怪得很。
这事儿一下子在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觉得李阳说得对,毕竟是英语老前辈;也有人觉得他太较真了,人家董宇辉好歹能跟外国人正常交流。
更有意思的是,董宇辉本人也在评论区现身了,态度相当谦虚。
一个前新东方老师,一个疯狂英语创始人,这场关于英语水平的争论,到底谁有道理?
李阳这次在西安搞线下活动,台下坐了不少家长和学生。
按理说这种场合应该讲讲怎么学英语,分享点教学经验什么的。
谁知道讲着讲着,他突然话锋一转,提到了董宇辉。
说实话,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因为这俩人八竿子打不着。
李阳直接说董宇辉在进博会上的英语表现让他看不下去,每句话都能挑出语法毛病,发音听着也不地道。
他讲得特别详细,还模仿了几句董宇辉的发音,台下有人笑,也有人面面相觑。
这个批评的力度相当狠。
李阳不是简单说几句就完了,他还顺带把新东方和俞敏洪都拉下水了。
他说新东方的英语教学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连俞敏洪的英语水平都很一般。
这话说出来就有点过分了,毕竟俞敏洪可是英语培训界的大佬级人物。
台下有些家长开始窃窃私语,气氛变得有点微妙。
李阳当时的表情特别认真,看得出来他是真心觉得董宇辉的英语有问题,不是随便说说。
活动结束后,有人把李阳批评董宇辉的这段话录了下来,发到了网上。
视频传播速度相当快,毕竟董宇辉现在热度很高,李阳又是个争议人物。
网友们看到这个视频,立马分成了两派。
一派觉得李阳说得有道理,英语就该讲究语法和发音;另一派则认为李阳太苛刻,沟通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有人甚至开始扒李阳自己以前的英语教学视频,想找出他的问题来反击。
董宇辉参加进博会那天,现场有实时直播。
他穿着一身休闲装,看起来挺放松的。
当时他要跟好几个国际品牌的高管交流,介绍一些中国产品。
镜头拍得很清楚,能看到董宇辉在用英语跟一位外国高管聊天,还送了对方一本唐诗三百首。
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气氛挺融洽的,那位外国高管笑得很开心,不停地点头回应。
后来有好事的网友把这段视频反复看了好几遍,想找出李阳说的那些严重语法错误。
结果发现董宇辉全程下来,其实就只有一处明显的口误。
他本来想说child,结果说成了children。
这种小错误在日常对话里太正常了,就连英语母语者都会犯。
除了这个,还真没发现什么每句话都有严重错误的情况。
发音方面,董宇辉确实带着点中国口音,听起来不是那种标准的美式或英式发音,但也不至于说很怪。
视频里的外国高管完全能听懂董宇辉在说什么,两人交流得挺顺畅。
董宇辉还讲了一些关于唐诗的内容,用英语解释中国文化。
虽然他的英语不是那种特别流利华丽的类型,但该表达的意思都表达清楚了。
那位高管拿着唐诗三百首,一直在翻看,还跟董宇辉讨论了几句。
从实际交流效果来看,董宇辉的英语完全够用,达到了沟通的目的。
网友们把这段视频跟李阳的批评放在一起对比,发现有点对不上号。
李阳说的那些严重语法错误,在视频里真找不出来。
有人猜测李阳可能没仔细看完整个视频,或者是用了特别严格的标准来评判。
也有人觉得李阳可能是想借着董宇辉的热度炒作自己,毕竟他这些年关注度不如以前了。
评论区里质疑李阳的声音越来越多,大家开始觉得他这次批评有失公允。
事情闹得这么大,董宇辉不可能不知道。
第二天他就在评论区现身了,回应了李阳的批评。
他的态度特别谦虚,完全没有反驳的意思。
董宇辉说自己离开新东方教学岗位已经有段时间了,英语确实生疏了不少。
他承认自己在进博会上的口语表现有语法错误,发音也不够标准,感谢李阳老师的批评指正。
这个回应让很多网友都没想到。
大家本来以为董宇辉会为自己辩解几句,或者至少说明一下当时的沟通效果还不错。
结果他直接认错,姿态放得特别低。
有人觉得董宇辉这人情商高,知道怎么化解争议;也有人觉得他太委屈自己了,明明没那么多错误,为什么要全盘接受批评。
评论区的风向开始转变,越来越多人站在董宇辉这边,觉得他没必要这么谦虚。
董宇辉还在回应里说,自己现在主要精力都在带货和做内容上,确实没时间像以前那样天天练英语了。
他当年在新东方教书的时候,每天都要备课讲课,英语水平自然保持得不错。
但现在工作性质变了,用英语的机会少了很多,口语能力下降也是正常的。
他表示会抽时间好好复习英语,争取下次表现得更好。
网友们看到董宇辉的回应,纷纷留言安慰他。
有人说你的英语已经比百分之九十的中国人强了,不用太在意别人的批评。
还有人说李阳太苛刻了,日常交流能听懂就行,不用追求完美。
董宇辉的粉丝更是炸了,跑到李阳的社交账号下面留言,要求他给个说法。
整个事件的热度不降反升,话题阅读量蹭蹭往上涨。
说到李阳,年纪大点的人应该都知道。
他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会儿火得不行。
李阳的教学方法特别独特,强调大声朗读,疯狂练习。
他经常在体育馆搞大型演讲,台下坐着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家长,跟着他一起喊英语。
那个年代学英语的人太多了,李阳的疯狂英语教材卖了无数套,他本人也成了英语教育界的名人。
李阳对英语的要求一直特别严格,特别注重发音和语法。
他认为学英语就要学最纯正的,不能有一点含糊。
这种理念在当时很受欢迎,因为大家都想说一口地道的英语。
李阳自己的英语水平确实不错,发音标准,语法严谨。
他在演讲台上讲英语,听起来很有感染力,这也是他能吸引那么多学员的原因。
这些年李阳的热度下降了不少。
一方面是英语培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是他本人也卷入了一些争议。
李阳的疯狂英语在教育理念上比较传统,强调机械式训练,这在现在看来有点过时了。
很多人开始质疑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认为光靠大声喊不能真正提高英语能力。
李阳这次批评董宇辉,有人觉得他是想重新刷一波存在感。
毕竟董宇辉现在太火了,蹭他的热度能获得不少关注。
也有人认为李阳是真心觉得董宇辉的英语有问题,出于英语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才开口批评。
不管动机是什么,李阳这次的言论确实引发了巨大争议,让他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
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网友们分成了两大阵营。
支持李阳的人认为,学英语就该追求标准,语法错误就是错误,不能因为对方能听懂就降低要求。
他们觉得董宇辉作为前新东方老师,英语水平应该更高才对,在公开场合出现错误确实不够专业。
李阳指出这些问题是负责任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大家的英语学习意识。
支持董宇辉的一方则认为,语言的核心功能是交流,只要能清楚表达意思就达到目的了。
他们说董宇辉在进博会上跟外国高管聊得挺好,人家完全能听懂,这就足够了。
李阳太较真了,非要用教科书般的标准来要求日常对话,这不现实。
更何况董宇辉已经不是英语老师了,他现在的工作重心在别的地方,英语只是个辅助工具而已。
两派人在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翻出了李阳以前的视频,说他自己讲英语的时候也有口音,凭什么批评别人。
也有人拿新东方的教学成果说事儿,认为新东方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学生,俞敏洪的英语教学能力毋庸置疑。
还有人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说英语作为国际交流工具,不同国家的人说出来本来就会带着各自的口音特色,这很正常。
吵架吵到后面,大家开始讨论更深层的问题。
中国人学英语到底该追求什么标准?
是要说得跟美国人英国人一模一样,还是能交流就行?
有人举例说印度人说英语口音更重,但人家照样在国际上混得风生水起。
也有人说日本人的英语发音很有特色,但日本在科技和商业领域的国际化程度很高。
这些讨论让话题越来越深入,已经超出了李阳批评董宇辉这件事本身。
这场争论其实触及到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中国人学英语的目的和标准。
李阳代表的是传统派,强调语法精确和发音纯正。
他认为学英语就要学得地道,不能马马虎虎。
这种观点在过去很主流,因为那时候学英语主要是为了考试,为了出国,需要达到很高的学术标准。
李阳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基本功都很扎实,这是他的教学理念带来的成果。
董宇辉代表的是实用派,注重交流效果和沟通能力。
他的英语可能不是最标准的,语法上也会有些小瑕疵,但能够完成实际交流任务。
这种观点在现在越来越被认可,因为英语的使用场景变了。
现在学英语更多是为了工作需要,为了国际交流,不是为了当英语老师或翻译。
只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对方能理解,就达到了语言的基本功能。
很多语言学家和教育专家也参与到了这场讨论。
他们指出,语言是活的,会不断变化和演进。
英语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已经衍生出了各种变体,比如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中国英语。
这些变体虽然跟标准英语有差别,但在各自的使用环境中完全没问题。
强行要求所有人都说标准英式或美式英语,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也有人提出了中间立场。
他们认为基本的语法和发音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因为这关系到理解效率。
如果错误太多,会影响交流效果,甚至造成误解。
董宇辉的英语水平其实还不错,李阳的批评确实严苛了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英语应该分清楚使用场景。
如果是正式场合,比如学术会议、商务谈判,就要尽量规范;如果是日常交流,就不用太纠结细节。
李阳批评董宇辉这件事,其实反映了两个时代的碰撞。
李阳那个年代,学英语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大家都想说一口纯正的英语,以此证明自己的水平。
那时候会说英语的人还不多,英语好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所以人们愿意花大力气去追求完美。
李阳的疯狂英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火起来的,他给了很多人学好英语的信心和方法。
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英语教育已经很普及了,会说英语的人太多了。
人们学英语不再是为了炫耀,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工具,一个技能。
董宇辉这代人学英语,更注重实用性。
他们可能语法不是特别完美,发音也带着中国特色,但能够胜任工作需要,能够跟外国人正常交流。
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代表了现在年轻一代的想法。
网络时代的到来,也改变了语言学习的方式。
以前学英语要跟着磁带读,要背厚厚的语法书,要参加各种培训班。
现在有了互联网,学英语的资源多得数不过来。
看美剧学口语,用APP练听力,跟外国网友聊天练写作,方法多样化了。
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英语能力,跟李阳那个年代的标准肯定不一样。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Chinglish现在不再是个贬义词了。
越来越多人认为,中国人说英语带点中国特色没什么不好,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就像印度英语有自己的特点,中国英语也可以有。
只要能够完成交流,不影响理解,口音和语法上的小差异完全可以接受。
这种观念的转变,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一个侧面反映。
董宇辉其实挺冤的回过头看这整件事,董宇辉确实有点冤。
他参加进博会,用英语跟外国高管交流,这本来是件好事,展示了中国主播的国际化能力。
交流过程很顺利,对方也很满意,结果却被李阳拿出来公开批评。
董宇辉的英语水平虽然算不上顶尖,但也绝对不差,至少比大部分普通人强多了。
他一个带货主播,能够用英语流畅交流,已经很不容易了。
董宇辉离开新东方后,工作重心转到了直播带货和内容创作上。
他每天要面对镜头讲解产品,要跟各种品牌方打交道,还要策划直播内容。
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确实没有太多机会像以前那样天天练英语。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保持相当的英语水平,已经很难得了。
李阳用教英语的标准来要求他,这本身就不太公平。
更让人同情董宇辉的是他的回应态度。
面对批评,他没有争辩,没有反驳,而是虚心接受,承认自己的不足。
这种态度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很少见。
很多人被批评后第一反应就是辩解,想办法证明自己没错。
董宇辉能够放下身段,坦诚面对问题,这份谦逊值得尊重。
他的回应反而让更多人站在了他这边,觉得李阳的批评太过分了。
有网友扒出了董宇辉在新东方教书时的视频,那时候他的英语水平确实很高,讲课特别流畅,深受学生喜欢。
离开教学岗位后,英语能力有所下降是正常现象,毕竟语言这东西不常用就会生疏。
李阳应该理解这一点,而不是抓住小问题不放。
批评可以有,但要讲方式方法,公开在活动上点名批评,这就有点不厚道了。
结语李阳批评董宇辉这事儿,表面上看是两个人关于英语水平的争论,往深了说其实是两代人教育理念的碰撞。
李阳坚持的标准化、规范化,在过去的年代很有必要;董宇辉代表的实用主义,更符合现在的时代需求。
语言本来就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当装饰品的。
能把话说明白,能跟人正常交流,这就够了。
至于语法是不是百分百准确,发音是不是特别标准,真没那么重要。
董宇辉已经做得很好了,李阳的批评确实有点过了。
来源:日常不常官方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