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东旭的离开,看似突然,实则是“小作文风波”后漫长过渡期的终点,尽管过去两年他以顾问身份隐身幕后,继续为东方甄选的产品路线掌舵,但当他真正抽身而去时,体系的脆弱性才开始显现。
风水轮流转,但俞敏洪眼前的这盘棋,走得有些艰难。
两年前,他还能调侃自己与董宇辉、孙东旭是“三角恋”;两年后,风波散尽,两位核心人物相继离场,只留下他一人独坐中军帐。
11月初那封宣布孙东旭离职的公开信,为一场漫长的内耗画上句号,却也标志着东方甄选真正步入了充满未知的“后英雄时代”,老俞这次,要如何单骑破局?
孙东旭的离开,看似突然,实则是“小作文风波”后漫长过渡期的终点,尽管过去两年他以顾问身份隐身幕后,继续为东方甄选的产品路线掌舵,但当他真正抽身而去时,体系的脆弱性才开始显现。
必须承认,孙东旭是东方甄选供应链体系的奠基人,他一手构建的自营产品体系和独立APP,至今仍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2025财年,在公司GMV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东方甄选卫生巾等自营品仍贡献了超过八成的营收,这印证了其产品路线的长期价值。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孙东旭作为传统职业经理人,对固守雇佣制、拒绝与头部主播分享核心利益的“执念”,也间接导致了董宇辉乃至后来顿顿等顶流的出走,他留下了一个组织架构稳固、供应链扎实的公司,却也是一个失去了最耀眼明星、流量持续失血的“空壳”。
最新迹象表明,这套体系在失去强力的掌舵人后,问题开始暴露。据消费者反馈,就在今年10月,东方甄选自营APP上线一款新品时,出现了明显的物流延迟和客服响应迟缓,这在孙东旭主政时期是较少见的,细节往往最能说明问题,执行力的下滑是“后孙东旭时代”面临的第一个考验。
当东方甄选陷入增长瓶颈时,董宇辉的“与辉同行”却高歌猛进,2024年超百亿的GMV,2025年连续霸榜抖音月销冠军,粉丝数反超老东家……他用实力证明了超级个体的巨大能量。
但董宇辉的挑战同样真实,一方面,他面临着流量见顶的压力,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直播间日均场观同比下滑近半,另一方面,品控成了悬顶之剑,从2024年到2025年,其带货的多种产品曾陷入质量争议,这迫使董宇辉必须思考更深层的护城河。
意味深长的是,董宇辉选择的破局之路,竟与孙东旭有几分神似——深入供应链,做自营产品,他成立“兰知春序”公司,推出自营帆布包,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仿佛是孙东旭产品路线的一种延续和验证。
然而,吃过职业经理人“亏”的董宇辉,选择了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他事必躬亲,不设职业经理人,推崇“抓大放小”的放权哲学,他能否避免重蹈老东家的治理困境,在激发团队活力与控制运营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与辉同行”能走多远。
核心尽失,俞敏洪必须为东方甄选找到新引擎。他开出的药方是“线上线下融合”,打造东方甄选会员店。2025年下半年,首家会员店在北京试点开业,主打生鲜品类,意图通过实体体验重塑品牌吸引力。
然而,据市场观察,开业初期客流量并未达到预期,甚至出现部分商品因供应链衔接问题断货的情况。这个新故事的开篇,并不顺利。
比业务模式更迫切的,是人的问题,俞敏洪多次表示,企业传承要交给“职业经理人”。但在孙东旭也离开后,谁能接任CEO成了悬而未决的难题,俞敏洪的重心早已转向文旅直播,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东方甄选的日常管理。
业内传闻他曾物色多位零售业高管,但均因对发展模式的理解存在分歧而无果,东方甄选需要的,是一位既能理解并优化孙东旭留下的供应链体系,又懂得如何与新时代的创作者共舞的掌舵人,这样的人才,凤毛麟角。
东方甄选的“铁三角”故事已经落幕,这对俞敏洪而言,是危机,却也是彻底重塑公司的契机。
他不必再在两种管理模式和两位核心人物之间艰难平衡。未来的路无非两条:要么将产品路线做到极致,找到下一个“孙东旭”夯实根基;要么彻底拥抱MCN逻辑,构建与超级个体共赢的新机制。
无论选择哪条路,都需要老俞更快地做出决断,江山代有才人出,属于个人英雄的直播上半场或许结束了,但一个更依靠系统韧性、更健康商业生态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
